4月13日至14日,新时代创新提升“寿光模式”研讨会在寿光举行。200多位国家有关部委、高校、智库的专家学者齐聚寿光,重点围绕乡村“五大振兴”,深入研讨未来“寿光模式”的发展路径和重要举措,赋予“寿光模式”新的时代内涵。
“从寿光发展实践中抽象和提取重要的理论概念,揭示‘寿光模式’在走好中国道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中的重要作用,使新时代‘寿光模式’能够成为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新时代创新提升“寿光模式”研究课题组成员刘岳说。
中央党校发展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施红说,以往的“寿光模式”是1.0版,现在是2.0版。大家应该更多地关注高质量的农业、高质量的农产品、高质量的人民生活水平,和未来现代化的强国相匹配。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原副院长,东北财经大学中国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天勇认为,寿光的成功,首先是农业与市场结合的典范,其次是农业发展促进工业发展,再就是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如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
山东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明子春认为,“寿光模式”的创新提升,特别是乡村振兴样板的打造,应该朝着组织化、标准化、智慧化三个方向努力。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在全认为,要创新提升“寿光模式”,得做好四个文章。一是做好“寿光模式”这个品牌文章,尤其是蔬菜这个世界品牌,建设一个全球产业总基地。二是注意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向两端延伸,打造完善的产业体系。三是做好文化生态文章,在乡村振兴中打好文化牌、生态牌。四是做好基层党建文章,打造现代化的乡村治理体系。
山东省政法委二级巡视员张海涛认为,“寿光模式”不仅开辟了一条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而且探索出了一套基层社会治理的好经验、好做法。“寿光模式”要始终立足新时代,面向现代化,充分发挥县域在社会治理中承上启下的作用,加快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中物联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旭说,“寿光模式”之所以成功,就是在农业供给侧改革方面通过创新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式。“寿光模式”升级版,要把握三个重点。一是通过降本增效,通过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运输,实现高质量发展。二要加快资源整合,实现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延伸,做到优质优价。三是强化数字引领,主动研究数字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创新,主动利用互联网、物流网改造升级农业产业,实现更大规模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室所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赵学军认为,“寿光模式”要在目前的研究基础上,以发展的眼光,挖掘整理当前寿光在发展中的创新性工作,包括农业保险、农业金融等现代农业元素,深化和丰富“寿光模式”内涵。
潍坊科技学院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友祥认为,“寿光模式”的新时代内涵是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蔬菜品牌化和生产标准化为引领,以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抓手,积极推动农业工厂化、农民职业化、乡村宜居化、城市智慧化和城乡一体化。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靳相木说,“寿光模式”必须把握“立足国家、眺望全球”的时空站位,要把握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机制、新特征,通过农业产业化推动社会现代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浙江省常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余风说,常山县主要通过“五个坚持”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希望对寿光有所借鉴。一是坚持“两山理论”,做大做强常山农业标准、常山特产、常山旅游、常山健康等产业。二是坚持全域花园概念,融入宋词文化,打造生态、休闲的常山慢生活概念,提升宜居水平。三是坚持文化引领,推进核心价值观普及、推进哲学进农村等。四是坚持农民增收、改善民生的施政方针。五是坚持党建引领,努力完善乡村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