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看全国生态文化村睦和村的“致富果”

日期:2018-10-22 11:31 作者: 来源:重庆晨报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充满希望的春天到硕果累累的秋天,睦和村的龙眼、荔枝已收完。

  8月12日,离涪陵城区50分钟车程的睦和村,江面薄雾慢慢散开,连续阴雨后,久违的阳光洒下,树上的绿叶,在阳光映衬下,绿得发亮。

  趁着好天气,村民们有的忙着给果树修枝;有的则坐在院坝里,商量着龙眼品种升级的事。

  百年龙眼树 今年摘了800斤果子

  村里一社六组的秦秀英,已经76岁了。

  我们见到她时,她正小心地挪动晒在院坝里的龙眼。听到狗叫,秦秀英吼了一句:“不叫了。你们不怕,它不咬人。”

  秦秀英把狗赶到了身后,又从屋里拿了一把带枝的龙眼,“尝点我们这个老品种,甜得很。”

  秦秀英递过来的龙眼,果皮呈褐色,比我们平时看到的要小。

  “果子丑了点,卖相不好,真的好吃,这是这棵树今年最后一批龙眼了。”秦秀英说着,自己剥了一颗,放进嘴里。

  秦秀英口中的这棵树,种在她家旁。

  “有一百多年了,老树子。”

  睦和村土生土长的秦秀英说,“从我晓得事起,这棵树就在,每年都要结好多龙眼。我还记得,原来只要几分钱,管吃饱。”

  这棵百年老树,也是村里的集体财产。

  “54个村民共享,如果有人要买这树上的龙眼,这些村民都会分工,有些爬树摘果,有些打理枝叶,有些理账收钱。”睦和村党支部书记刘家奇说。

  不好看的果子,却能卖出好价钱。

  秦秀英说,今年老树的龙眼价格最好时,卖到了十元一斤。

  “结了800多斤龙眼,你们来晚了几天,果子多的时候,满树都是,那个景象,可能好多人没见过。”刘家奇说,好的果子都摘得差不多了,现在留在树上的,“都不是拿来卖的了”。

  在睦和村,这样树龄几十年、上百年的老树,“有七八百株”。

  也就是说,睦和村种龙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

  而村里现存树龄最大的龙眼树,在海丰农业公司院内。

  和公司保安打了招呼后,远远地,刘家奇就指着右前方说,“就是那棵树,有快两百年的历史了。”

  顺着刘家奇手指的方向,一棵大树斜斜地立在杂草地上。

  走近了看,树茎俨然成了一方沃土,青苔、杂草,甚至还有不知名的小树苗,浅绿、墨绿、或密、或疏地长着。

  “摘龙眼的时候,很多人是慕名前来。”刘家奇说。

  果苗成果树 临江农家成“风景别院”

  慕名前来的,不只为了看百年老树,更为了看山看水,尝龙眼、品荔枝。

  因此,睦和村的“果树文章”有了新内容:发展乡村游。

  62岁的冉德才,是睦和村三组村民,他家和堂哥的房子,组成半围合的院落。两家人的院落,在正进行的村落改造中,砌起了半米高的围栏,户与户之间相连的人行便道,也开始硬化。

  “这个月底就会修好。”我们见到冉德才时,他正在给今年结了果的龙眼修枝。

  “龙眼都是结一年果休息一年,今年结了果,要把弱枝剪掉,明年长新枝,后年又好结果。”种了十多年龙眼的冉德才,早已将龙眼种植的各种要点,烂熟于心。

  今年,冉德才家的龙眼卖了3000多块钱,“这还没算龙眼蜜。”

  原来,20年前,以水稻、玉米、红苕等粮食作物为主的睦和村,还是贫困小渔村。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村里出钱,按人头给每家每户发了龙眼苗、荔枝苗。如今,果苗变成了果树,睦和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春有花看,秋有果尝,加上紧邻长江的地理位置和丘陵地形,水果交易市场建好,农家乐兴起,村民们的收入也成倍增长。

  每到4月,龙眼树和荔枝树繁花盛开,整个睦和村就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冉德才的家,就是绝好的观江看花之地。

  “我准备把二楼利用起来,春天坐在楼上喝茶看花看江,秋天手一伸就可以摘龙眼、摘荔枝。”冉德才说,他和堂哥的小院子,一定能吸引“城里人”。

  刘家奇回忆,20年前,刚提出种果树时,不少村民都不相信,也不支持。直到刘家奇算出一笔账,才让部分村民试一试。

  谨慎的冉德才,看到其他人种的龙眼结了果,卖了钱,“比种玉米(收获)多一倍的钱”后,才把村里发的苗子种在了自家土里,“前前后后栽满了。”

  今年,冉德才家近三十棵龙眼树,有9棵结了果,“一棵树一百多斤果,除去杂七杂八的开支,有3000多元的收入。明年结果的树子会更多,收入还要多些。”

  冉德才指着旁边一棵树说,“这棵树明年就要结果了。”

  说这话时,他眼睛里闪着光。

  老树结新果 售价高出原有品种十余倍

  明年将大规模结果的,还有今年改良的新品种。

  走在睦和村,除了果树还是果树。

  走在睦和村彭家院居民点,刘家奇指着路边的行道树——龙眼树和荔枝树,教我们分辨。

  不仅行道树是果树,睦和村环岛的花坛里种的也是龙眼树和荔枝树。彭家院居民点旁的花坛里,就有六棵龙眼树。和其他龙眼树枝繁叶茂不同,这几棵龙眼树看起来像被过度修剪了枝叶,发出的新叶新枝,也是嫩黄色。

  “这是改良的新品种——带绿,今年刚结出第一批龙眼,来村里摘,一斤50-60元,摘了拿出去卖,一斤一百多元。”

  刘家奇说稀有的“带绿”龙眼,核小肉细且厚。

  改良的新品种还包括“红绣球”和“绛纱兰”。

  “‘红绣球’果实是红色,肉质细腻,售价20-30元一斤。‘绛纱兰’挂果更多,果实也较大,售价在30元一公斤。”

  换品种,让今年睦和村的龙眼“含金量”更高,村民们的收入也必定将增加。这三个品种,也是睦和村龙眼下一步改良品种的选择。

  “接下来,我们还要对树冠进行回缩、矮化,结的果子会更多。还会对以前种得太密的果树,抽株移植,抽出来的果树卖出去也会增收。”刘家奇说。

  在刘家奇的心中算有一笔账:“全村有两万多株龙眼树,今年收入在300万元左右。近万株荔枝树结了十来万公斤果,有百余万的收入。这两种水果今年的收入就可达400万元。下一步换了品种,收入还会成倍地增加。”

  如今已是“春有枇杷,夏有荔枝,秋有龙眼,冬有脐橙”的睦和村,果园面积达到2600亩,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量6万余人次。

  睦和村《村规民约》最后一条写道:绿水青山人向往,金山银山家富饶!这一条,在这里,已经家喻户晓,人人倒背如流。  本报记者 罗薛梅 宋卫国 孔晓渝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