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全国信息联播

黑龙江省信息进村入户与普惠金融服务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哈举行

日期:2018-04-21 20:10 作者: 来源: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为加强黑龙江省农业跨领域合作,深入探索农业农村经济建设互利共赢、成果共享的合作模式,发挥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在推动黑龙江省乡村振兴发展中的积极作用,4月21日,省农业委员会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农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签定了《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农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黑龙江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签定了《信息进村入户与普惠金融服务合作协议》。签定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又向前迈进重要一步。

  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省农委党组书记、主任王金会主持签约仪式,副省长刘忻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

  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满足农民需求出发作出的一项战略部署,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自2014年起,黑龙江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先后在哈尔滨、大庆和绥化市的13个县建成并运营益农信息社1400个,开展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商服务和培训服务等“四类”服务,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2017年,黑龙江省被确定为全国10个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省推进示范省之一,目前,黑龙江省进村入户建设阶段的工作已经完成,全省建设了8857个村级益农信息社,实现了全省行政村的全覆盖,达到了信息“进村”的建设目标。

  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顺应了“三农”工作的新需求,符合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既是一项政治任务,又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农业转方式、强动能的重要抓手。一是有利于补齐农业信息化“短板”。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没有农业信息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满足农民需求出发作出的一项战略部署,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有利于补齐农业信息化的“短板”,从根本上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有效地解决农村信息“孤岛”问题。二是有利于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信息进村入户可以借助互联网,实现消费需求与生产供给的精准对接、实现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实现流通方式的创新发展,给农业装上科技的引擎,搭上信息化快车。可以说,抓好信息入户工作,是黑龙江省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三是有利于更好服务农村农民。信息进村入户是一项民生工程。益农信息社在提供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商服务和培训体验服务方面,能够起到重要作用,能够满足农民生产生活信息需要,让广大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便利快捷的信息服务。必须加快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破解农业信息服务和公共资源覆盖“最后一公里”问题。

  黑龙江省要围绕信息“入户”这一最终目标,各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在政策、技术、金融渠道等方面进一步密切合作,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抓住黑龙江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机遇期,探索新型服务“三农”模式,共同构建“政府+银行+高校”、“政府+银行+担保”的战略合作关系,促进三方合作关系进一步走向深入,携手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和普惠金融服务能力,把益农信息社建设成农村的信息中心、村务中心、电商中心和创业中心,让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享受到农业信息化带来的好处,真正发挥益农信息社在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参加签约仪式的有中省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各市(地)政府(行署)分管农业领导、农委主任、畜牧局长;67个农业生产重点县(市、区)政府分管农业领导;哈工大、省农行、省农担公司和省农委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商代表。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