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涉及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件大事,是新形势下完善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举措。4月份,省里批复莱芜市17个村(居)承担省级试点任务,其中,莱城区14个村(居),钢城区3个村(居);8月份,市里以两办名义印发《莱芜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要求没有承担省级试点任务的镇(街道)至少选择1个村(居)开展试点,目前已有20个村(居)申报市级试点,拉开了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序幕。
唤醒“沉睡”的农村集体资产
——莱芜市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纪实
日前,莱城区凤城街道姚家岭经济股份合作社挂牌成立,这是姚家岭村全体居民的大事,这标志着莱芜市农村社区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重大突破,为全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带了个好头,将推动全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姚家岭村2008年开始实施旧村拆迁改造,截至2017年3月底村资产总额达到4293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净值611万元。尤其近几年群众对明晰集体资产权益及份额的期望越来越高,如何分配成为农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社区党支部书记徐勤烈告诉记者,姚家岭村对于改制前几年就有想法,今年5月份积极响应全市号召成为省级试点,先行先试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改革,通过改革来切实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财产权益。
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积极开展清产核资、明确债权债务、资产量化、股权管理、收益分配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而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将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份额形式量化到本集体成员,发展股份合作,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市农村经济管理科科长李桂芹介绍,姚家岭经济股份合作社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入新阶段。”
今年以来,为逐步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我市试点先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17个村(居)承担省级试点任务,其中,莱城区14个村(居),钢城区3个村(居)。没有承担省级试点任务的镇(街道)至少选择1个村(居)开展试点,启动市级试点工作,目前已有20个村(居)申报市级试点。
据了解,作为牵头实施单位,市农业部门积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中央、省、市改革政策,全力实施对各级业务部门指导、基层干部的培训,增强各级干部抓好改革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5月18日到潍坊市昌乐县考察学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经验做法,8月28日召开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推进会,9月13日组织召开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培训会议……
通过加大督促指导力度,实行月调度月通报,层层传导压力,落实改革责任,严格按照时间节点,积极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创新思路、积极探索、稳妥推进,试点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为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以莱城区为例,在凤城街道14个试点村的基础上,各镇(街道)选取1-2个村作为试点村,先易后难同步推开。目前,省级试点的姚家岭村已完成改制,其他试点村正有条不紊地稳步推进。“改革的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姚家岭社区69岁老党员王敬礼介绍,“通过原来集体经济资产产权改制,原来大家伙儿成了村集体资产的股东,有效地调动了每个人参与集体资产管理经营的积极性,广大居民有了知情权参与权,还可以年底分红,增加收入,内生动力被彻底激发了出来。”
除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成员财产性收入之外,改革试点还将带来一系列变化: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速度,实现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用的王敬礼的话来说,大家一门心思都在抱团求发展,谁还有时间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计较呢?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真正让农民的承包权稳下去、经营权活起来,让‘沉睡’的农村资产醒过来。”市农业局局长谢天目说,通过认真总结经验,快速在面上铺开,逐步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产权制度,让广大成员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让广大成果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