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2007 > 第7期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小麦秆锈病监测方案》的通知

日期: 2007-07-20 10:46 作者: 来源: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林、农牧)厅(委、局):

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出警告:新型小麦秆锈菌(Ug99)威胁全球小麦生产。Ug99是小麦秆锈病菌—禾柄锈锈菌的一个新型高致病性生理小种。1999年首次在乌干达出现,现已登陆北非。该菌具致病性强、危害大、侵染速度快、传播距离远的特点。据有关专家分析,目前,我国抗小麦秆锈病品种均带有Sr31基因,而Ug99专门克服Sr31,且我国大部分麦区均是Ug99的适生区。该菌通过气流传播,一旦传入亚洲,对我国小麦生产将构成威胁。

为提高我国防御Ug99传入的预警能力,我部决定开展Ug99的监测工作。现将《新型小麦秆锈病监测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地按照方案要求,结合小麦常规病虫监测工作,加强对小麦秆锈病的监测预警,确保我国小麦生产安全。

农业部办公厅

二〇〇七年六月十一日

附件:

新型小麦秆锈病Ug99监测方案

为保护我国小麦生产安全,防御新型小麦秆锈病(Ug99)的传入和扩散,根据我国小麦秆锈病流行规律和Ug99可能传播路径,特制定Ug99监测方案。

一、Ug99的基本概况

新型小麦秆锈菌(Ug99)是小麦秆锈病菌  禾柄锈锈菌(Puccinia graminis f. sp. tritici)的一个新型高致性生理小种。1999年首次在乌干达出现,2001年传入肯尼亚,2003年传入埃塞俄比亚,现已登陆北非,今年在也门发现此病的变种。该菌具有以下特点:

致病性强。据粮农组织证实,发展中国家80%的小麦品种不抗Ug99,全世界小麦育种材料中只有0.3%的材料对Ug99表现抗性,Ug99还易侵染大麦。

危害损失大。主要侵染小麦茎秆,还会侵染麦粒顶端,损失率可达40%

侵染速度快。锈菌孢子落在麦株上6小时便可完成侵染,侵染后710天便可产生5万~45万个夏孢子;一亩中度感病品种的麦田,可产生3000亿个以上的夏孢子。

传播距离远。小麦秆锈病可通过气流远距离传播。据报道,夏孢子可随气流从南非直接传到澳大利亚,再从澳大利亚传播至2000公里以外的新西兰。

适应范围广。小麦秆锈病属高温高湿病害,1535℃、湿度60%以上均有利于病菌生长繁殖。

二、Ug99对我国小麦的潜在威胁

(一)我国小麦品种缺乏抗性

目前,我国抗小麦秆锈病品种均带有Sr31基因,而Ug99专门克服Sr31。经在肯尼亚试验,我国的118个小麦品种仅有2个品种表现抗或中抗。

(二)我国大部分麦区属适生区

目前Ug99发生区的生态条件为:海拔高于2000米,生育期交叉、终年都有小麦生长,气候温和且有露水。我国云贵川等西南地区和甘肃陇南等西北地区具有相似的种植模式和气候条件,长江中下游、黄淮、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是历史上秆锈病常发区。因此,Ug99有在全国麦区定殖和流行的可能。

(三)该病传入我国的风险大

国际玉米和小麦品种改良中心的专家,根据上世纪80年代末小麦条锈菌的传播途径推测出Ug99传播路线:一是通过也门和苏丹、埃及传入近东、欧洲、北非和东南亚;二是通过沙特阿拉伯传入近东和土耳其,传入欧洲、中亚,最后进入西亚。Ug99一旦传入亚洲,对我国将构成现实威胁。

三、监测区域

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福建、广东、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23个省(市、区)小麦生长区。

四、监测时间

(一)越冬菌源地监测

西南麦区是小麦秆锈病的越冬区,秆锈病可在当地完成周年循环,而24月为发病盛期,因此,云南(大部,中北部的元谋较普遍)、四川(西昌以南地区、凉山州南及东南部如宁南县)、贵州(西部的兴义等)和福建(福清、莆田、仙游等)、广东和广西麦区在此期间应重点进行监测。

(二)越夏菌源地监测

西北冬春麦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和西北高原冬春麦混栽区(四川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和西藏)为小麦秆锈病的主要越夏区,东北春麦区(辽宁大部、吉林和黑龙江北部)为次要越夏区,华北春麦区(山西大同和河北张家口坝上)为“桥梁”越夏区,以上区域发病高峰为7月中旬至8月上旬,最晚可到9月下旬,因此7月中旬至9月下旬应加强上述区域的监测。

(三)边境区域的监测

新疆、西藏、云南、黑龙江等地为边境区域,Ug99随气流传入的风险极高,因此,这部分区域应在小麦生长季加强监测。

(四)其他发生区的监测

江淮等其他麦区在历史上也是小麦秆锈病常发区,应注意小麦生长季节的监测。

五、监测方法

(一)田间病情监测

结合小麦(包括大麦)其他病虫害的系统调查和普查,注意当地秆锈病的发病情况和病情演变动态,凡遇秆锈病发病就要记载发病时期(始见期、高峰期)、发病田块(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和发病面积、小麦品种和生育期、病株率和严重度等,并采集样本进行鉴定,有条件的设置孢子捕捉器进行空中夏孢子消长动态监测,越夏区要监测小麦自生麦发病情况。

(二)秆锈病菌小种监测

在小麦秆锈病越冬、越夏等代表性区域设置观测圃,种植一定面积含Sr31基因感病品种(名单见附表),自小麦出苗后定期观察秆锈病发病情况,一发现感病就要送样鉴定。

(三)样品采集

采集田间秆锈病株,晾干露水后用特制的标样袋或吸水纸分别包装,注明采集时间、采集地点(包括海拔高度、经纬度)、采集人、小麦品种、生育期等,送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进行鉴定。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联系人:陈万权研究员,电话:010-6281590315901367588,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邮编:100094

附表:

Ug99监测圃种植的小麦品种(系)

编号

品种(系)名称

抗秆锈病基因

/春性

备注

1

洛夫林10

Sr31

冬性

 

2

洛夫林13

Sr31

冬性

 

3

高加索

Sr31

冬性

 

4

山前麦

Sr31

冬性

 

5

阿芙乐尔

Sr31

冬性

 

6

F4971

Sr31

冬性

 

7

PKBL

Sr31

冬性

 

8

Triumph 64

SrTmp

冬性

 

9

McNair 701

冬性

感病对照

10

ISr5 Ra

Sr5

春性

 

11

ISr7b Ra

Sr7b

春性

 

12

Verstein

Sr9e

春性

 

13

ISr11 Ra

Sr11

春性

 

14

BtSr30 Wst

Sr30

春性

 

15

Line E/Kavkaz

Sr31

春性

 

16

W2691SrTt-1

Sr36

春性

 

17

Line E

春性

感病对照

18

Morocco

春性

感病对照

19

当地品种1

当地主栽品种

20

当地品种2

当地主栽品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