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百乡万户调查 > 工作动态

内蒙古:禁牧牧民的生活

日期: 2014-03-24 16:47 作者: 来源: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活动信息宣传组 【字体: 打印本页

  “政府每年的各种补贴有2万多元,足够我和老伴日常生活用了。”达茂旗牧民巴图大爷说。他家有2000亩草场,2008年达茂旗开始全面实施禁牧封育政策,巴图家由达尔罕苏木搬迁到百灵庙镇牧民移民小区,每年还能拿到一定的补助金。达茂旗是内蒙古自治区33个牧业旗县之一,全旗草场2474万亩,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占95%。草原新政的各项补贴已成为达茂旗牧民重要的经济来源。

  巴图家拿到的补贴来自达茂旗为鼓励牧民退牧还草出台的“八大补贴”政策:一是禁牧补助保底,对草场面积小、人均草场补贴不足5000元的牧民,按人均5000元补足;二是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由国家规定的每年500元/户提高到800元/户;三是养老补贴,60周岁以上禁牧牧民,每人每月给予200元生活补助;四是教育补贴,高中以上学校就读的禁牧牧民子女,给予每人每年1000-6000元教育补贴;五是住房补贴,搬迁到政府统一建设的牧民小区牧民,给予每户2-3万元购房补贴;六是合作医疗补贴,给予禁牧牧民每人每年70元的合作医疗全额资助;七是养老保险补助,对年龄在45-59周岁参加养老保险的牧民,每人每年给予500元缴费补助;八是水电暖补贴,转移安置的禁牧牧民给予水电暖补贴,平房每年每户600元、楼房每年每户1000元。

  经过多年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达茂旗的中部干旱和南部半干旱草原生态有了明显好转,禁牧区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面积比2003年减少10%。用当地牧民的话说:“以前根本不需要搞草原防火,现在不搞不行了。”

  调查发现,禁牧政策的实施也存在一些新问题。为安置禁牧牧民生活,当地政府给每户禁牧牧民10亩土地,允许他们舍饲圈养一定数量的牛羊。然而,随着近来牛羊肉市场价格上升,养殖利润加大,部分牧民不满足于舍饲圈养牛羊的收益,开始出现“偷牧”现象,拿着国家禁牧补贴继续放牧。对此,调查组认为,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应采用一种“禁限结合”方式,对于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实施禁牧或未超载放牧的牧民,适当提高补助标准;严格限制禁牧区放牧和超载放牧行为,发挥补贴的杠杆作用,调整补贴发放时间,改进补贴发放方式,变“普惠式发放”为“绩效式发放”;对于违规放牧牧民取消补贴发放,杜绝既拿补贴又放牧的现象。

                  (赴内蒙古调查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