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洼县土地流转亟待破题
“我想把种植规模扩大到千亩!”辽宁省盘锦市鑫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刘广会的想法代表了很多种植大户、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迫切愿望。调查组在盘锦市大洼县了解到,该县已累计完成土地流转40.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7.38%。总结大洼县土地流转情况,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土地流转逐渐从村内邻里间小规模流转向跨村、跨乡大规模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占据了农业生产的重要地位。二是流转方式多样灵活,有转包、出租、入股等多种形式,农民根据自己实际选择流转形式。三是规模经营催生了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多种经营主体。
在调研中也发现一些亟需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农户对土地流转价格的期望值偏高。农户的期望价格为每亩800-1000元。大洼县清水镇种植大户李继财算了一笔账:每亩稻田需要水电费等210元,育秧、机插、机收等350元,农药、化肥等农资160元,旋地、整地等100元,费用合计820元;每亩平均产水稻1300斤,按当前市价1.3元/斤算,收入1690元,这样每亩地仅有870元的利润。李继财承租流转土地的费用是650元/亩,计算下来利润已经很小;如果地租达到800元,基本赚不到钱了。
一些农户难以摆脱对土地的依赖。部分农户把土地视为命根子,不愿流转土地。大洼县唐家镇北窑村的李强说:因为没有其他的劳动技能,只能依靠土地维持生存,不希望将承包地流转出去。有些农户,丈夫出外打工,妻子老人在家从事农业生产,即使收益再低也不愿意放弃土地。不愿进行土地流转的,还有一些年龄在50-60岁左右、出外打工困难的农户,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不得不自己在“土里刨食”。
土地流转不规范。大洼的农村土地流转多为农户间自发流转,通过私下的口头协议流转土地,没有签订书面合同,对承包户、经营户、村集体三方的权利、义务界定不明,容易发生纠纷。再加上基层土地流转调解机构不健全,产生的矛盾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调解。
保障措施不到位。一方面,农民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不能彻底解决农民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农民就业机会少,技能匮乏,农民流转土地后不能保证现有的生活水平。
调研组建议:对规模经营主体给予适当补贴,增强他们抗风险的能力;加大对农村劳动力非农技能的培训力度,提高流转农户的就业能力,增加非农收入;加强土地流转的管理与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县乡村三级管理和服务体系,指导流转合同签订,做好土地流转纠纷的调解和仲裁工作。
(赴辽宁调查组供稿)
相关新闻
- 100个基地引领农业科技创新推广 2014-07-24
- 黑龙江:备耕玉米种子存在严重隐患 2014-03-24
- 辽宁:基层干部话“三农” 2014-03-24
- 内蒙古:禁牧牧民的生活 2014-03-24
- 河北:“春防”之惑 2014-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