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厅紧急印发《灾后鼠情监测及鼠害防控技术方案》
本网讯:当前四川省地震灾区已进入控鼠防病的关键时期,灾后鼠害防控任务十分紧迫。为切实控制地震灾区鼠害,防治鼠传疾病,现将我厅会同卫生防疫部门制定的《灾后鼠情监测及鼠害防控技术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加强培训,群策群力,科学防控,确保灾区农村灭鼠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社,社不漏户,户不漏田。目前,要按轻重缓急的原则,重点抓好乡镇居民及农舍、灾民聚居点、倒塌房舍等场所的灭鼠工作。随着灭鼠的不断推进,要逐步过渡到农田灭鼠,实现农村灭鼠全覆盖。
四川省农业厅
二○○八年五月二十三日
附件:
灾后鼠情监测及鼠害防控技术方案
一、鼠情监测技术
1、城区:采用粉迹法,在城区的东、南、西、北、中方位,于晚7~9时选择可布房间和有檐墙脚共布粉200块,次日晨目测计数阳性粉块,计算阳性率。
2、农舍:在倒塌的废墟周围、垃圾堆放场等脏乱场所采用耗饵法:即一个样线或一个抽样点放100~150堆葵花子,每堆30粒左右,第二天检查是否被取食(老鼠取食的要留下壳),以耗饵率表示相对密度。未倒塌房屋采用粉迹法:在每20平米的房间布一个,每间隔30m布一个。
3、农田:采用鼠夹法,每晚布放100夹次,傍晚沿田埂每10米布放1夹,行距50米。早上收夹,记录捕获数,计算有效夹数的捕获率。也可以采用耗饵法。
二、科学灭鼠技术
1、毒饵有效成分及性质
本次灭鼠毒饵的有效成分是溴敌隆,为抗凝血杀鼠剂。老鼠取食后,可以导致其内脏出血或外伤出血而死亡。抗凝血杀鼠剂为慢性杀鼠剂,老鼠取食后在5~7天后死亡。
2、毒饵的配制
用深红色0.5%溴敌隆母液1份,加6份水稀释,搅匀,缓慢倒入100份新鲜小麦中,边到边拌,充分拌匀,晾干即为0.005%浅红色溴敌隆毒饵。
3、毒饵的投放
在城区,针对医院、临时救治场所、食堂、灾民集聚等重点场所,每间隔5米投放1堆毒饵;在倒塌的废墟周围、垃圾堆放场等脏乱场所采用裸投,即直接将毒饵投放在老鼠活动或有可能活动的地方。投放后需每天检查取食情况,如毒饵被取食,须在取食的位置补充毒饵。
在灾民临时安置点等人群较为集中的地方采用“毒饵站”方式灭鼠。一般1个简易房或大帐篷安(10个小)放1~2个毒饵站,将毒饵投到毒饵站中让害鼠取食,每个毒饵站投放20~30克。毒饵站中的毒饵需每天进行检查,若遇取食,须立即补投。
在没有倒塌的农房及居民房屋及其周围,也应投放一定量的毒饵,尽量全方位地压低老鼠的密度。方法也是沿房屋边缘,间隔5米投放1堆毒饵。或采用毒饵站,每户安放1~2个毒饵站,每个毒饵站投放20~30克。
农田采用毒饵站灭鼠,将毒饵站沿田埂放置,每1亩安放1个毒饵站,每个投放20~25克毒饵。投放后需每天检查取食情况,如毒饵被取食,须补充毒饵。
毒饵站制作:毒饵站可以就地取材,使用直径大于5厘米的塑料管、竹子、饮料瓶均可,长度30~40厘米。
⑴竹筒或PVC管毒饵站用口径为5~6㎝的竹子制成,在房舍区,竹筒毒饵站的长
度可在30㎝左右,在农田的毒饵站在45㎝左右(不算用来遮雨的突出部分)在室内放置毒饵站时,可将毒饵站直接放置在地面,用小石块稍作固定即可。在田间使用时,应将铁丝插入地下,地面与竹筒应留有3㎝左右的距离,以免雨水灌入。⑵矿泉水瓶、纯净水瓶毒饵站用矿泉水或纯净水瓶把两端去掉,用铁丝把两端固定,铁丝留15公分用于插于地下。在田间放置时,矿泉水、纯净水瓶距地面2~3公分,在矿泉水、纯净水瓶中间放毒饵50~80克,每亩地放置两个。⑶花钵毒饵站可将口径为20㎝左右各种花钵的上端敲开一个缺口,缺口口径在5~6㎝之间,翻过来扣在地面即可。花钵毒饵站适用于房舍区灭鼠。
三、安全注意事项
1、注意设立警示标志:毒饵投放点要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
2、毒饵应有警示标志:成品毒饵大多已经有警示标志。自制粮食毒饵应将3%~5%的毒饵用颜色(红墨水等)染色后与其它毒饵混合搅拌均匀。
3、毒饵投放前应将家禽家畜及宠物关养。
4、注意处理死鼠。如发现死鼠应及时收集,经消毒处理后深埋1.5m的地下。
5、毒饵配制者和毒饵投放者要戴手套,用器具配制和投放在接触杀鼠剂及毒饵后应及时用肥皂洗手。投饵前做好宣传和警示标记,防治儿童和老人误食中毒
四、中毒症状及救治
中毒者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救治。该毒饵的有效成分为抗凝血剂,误食中毒后可能引起便血、鼻孔流血、皮下出血、伤口流血不止等出血症状。维生素K1为特效解毒剂,不能用其他类型维生素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