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精神震不垮——四川灾区农业生产恢复发展见闻
四川省是国家粮食主产区,是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受灾农民积极抓好农业恢复发展和农业生产,应收尽收、应种尽种,千方百计确保大灾之年增产增收。5月29日,本报记者分赴四川绵竹市、安县、德阳市旌阳区、都江堰市采访,记录下了灾区生产自救的忙碌景象。
绵竹市:农机“双抢”显神威
5月29日,天上下着绵绵细雨,5台崭新的收割机在金黄的麦浪中来回穿梭,给大灾后的四川省绵竹市九龙镇带来了勃勃生机,更让受灾的农民有了生产自救的信心和希望。
“真是太感谢农机抢收队了,没用半天就把我家的麦子收完,抢种水稻就有把握了。”5月29日,清泉村一组村民谭绍清在自家的田边对绵竹市农机局局长徐文金充满感谢。村委会主任告诉记者,大地震让村民们失去了家园,大家都陷入了悲痛之中。眼看着地里的麦子已经成熟,正当大家犯愁的时候,市农机局安排的收割机来了。机手们克服麦田不成片、地块高低不平等困难,从早到晚地忙活,仅用了两天就帮着村民收完了麦子。
徐文金介绍说,地震中,绵竹当地的大部分收割机被砸坏,而外地机手又不敢来,给绵竹市的“双抢”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农时催人,面对困难,绵竹市农机局想方设法从江苏、山东、陕西等地迅速组织回450台收割机,再加上福田雷沃、德阳、旌阳、新都等企业和农机部门援助的收割机一起抢收小麦,确保成熟一片抢收一片。另外,农机局还组织干部职工成立多个“双抢”小分队,主动帮助各乡镇抢收抢种。从5月20日开始,绵竹市小麦收割全面铺开,目前全市已完成小麦收割面积19.97万亩,占全市小麦面积的99.4%。
记者在绵竹市农村看到,许多稻田已经插上了绿油油的秧苗。绵竹市农委李主任告诉记者,今年在抢收的同时,为克服灌溉设备损毁严重、水源不足等难题,绵竹市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及时购回280台(套)抽水设备用于各乡镇提灌抽水,抢种水稻。目前,全市已插秧22.6万亩,占应栽面积的60%。
安县:抢插秧苗正当时
5月29日一大早,记者来到安县乐兴镇先锋村六组时,在镇上集中安置点住了十几天的村民周先全一家4口也刚回到家中。他们顾不上清理财物,放下行李就扛着锄头下到田间,开始放水耕田,准备栽秧。
在距离县城较近的黄土镇盐井村,记者看到六组的肖华夫妇正在田间忙着除草、施肥。肖华一边撒着肥料,一边对记者说:“地震后的头几天,由于没有电,水提不上来,前几天刚通了电,左邻右舍相互帮助提水插秧。今天发现秧苗有些黄,我来除除草,施第一次肥。”他蛮有信心地说:“虽然家里房子塌了一部分,但只要能插下秧苗,心就放下一半。把房子修修,秋后种上菜籽,再喂两头猪,日子很快就能恢复过来!”
此次大地震给安县带来了巨大损失。全县房屋50%倒塌、80%损毁。全县50万群众有近40万被转移集中安置,一度造成了“空村”、“空组”。安县县委书记王黎对记者说:“面对特大地震灾害,我们积极引导和组织全县群众抗灾自救,发展生产,积极采取应收尽收、应改尽改、应种尽种的有效措施,确保大灾之年不减产、不减收。目前,我县已有10.32万受灾群众返回家中,投入生产自救。”
旌阳区:小麦收完忙栽插
5月29日下午,德阳市旌阳区德新镇阴雨濛濛,文泉村三组农民杨华群正驾驶着带有轮耙的手扶拖拉机为水田松土。他抹了把脸上的雨珠对记者说:“地震造成我们村地田开裂,先前用于泡地、插秧的水全跑光了。这几天村里的机井一修好,我们就抓紧时间松土插秧。”
区委书记兰开弛介绍说,受地震影响,旌阳区有38万多亩农作物、38万亩林地、45万亩果园、8396台(套)16万千瓦农业机械、4050多千米渠系、48处23.7千米堤防、624处桥梁损毁,120座水库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2550千米乡村公路、1128千米机耕道毁坏,32.4万头牲畜、398万只家禽被压死,农业经济损失达280亿元以上。为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区委区政府把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当成抗震救灾的一项重要工作。抢收抢种、确保颗粒归仓,不空田、不荒田。
连日来,旌阳区在轻灾区发动农民抓紧抢收小春作物,抢播大春水稻、玉米、红苕等作物,千方百计保证满栽满插;在重灾区组织群众抢修受损的农田排灌渠道、提灌设施和机沉井设备,抓紧修复垮塌的蔬菜、西瓜、食用菌大棚等设施。同时,他们大力开展帮扶助耕,成立了6个生产自救工作组,及时帮助重灾区恢复农业生产。针对灾区水库全部放水避灾的实际,该区因地制宜,有水源保障的组织群众多栽,无水源的改种旱作植物。
截至目前,该区已收小麦16.33万亩、油菜籽12万亩、大麦0.96万亩,分别占应收面积的99.53%、100%、100%;已栽秧6.29万亩、播玉米1.98万亩、播花生2.19万亩、栽红苕0.05万亩,全区“双抢”已从抢收全面转入抢栽。
都江堰:猕猴桃剪枝保树
都江堰市玉堂镇凤岐村十二组农民李现华一家住在山脚下,屋后山上种的都是猕猴桃树。5月29日记者来到这里,见她全家人都在忙着修树剪枝。
李现华沉重地说:“地震中我家房子成了危房,475棵猕猴桃树有10多棵被连根拔起,棚架大部分被毁。”猕猴桃是她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地震过后,李现华就赶紧上山抢救。她说,猕猴桃是一年发枝、两年结果、三年砍枝。这次震断的很多树枝都是要挂果的,这季收成能够本就不错了。
白马村王大伟家里种了300多棵猕猴桃树,有几十根水泥桩子被震断。记者看到猕猴桃树耷拉在断裂的桩子上,一片狼藉。在场的都江堰农发局技术人员指导王大伟修藤剪枝:“要把树扶起来就得连树枝带果子都剪掉,这样明年可发新枝,后年就又能结果。”
市农村发展局副局长刘光贵告诉记者,都江堰是此次地震的重灾区,农业生产受灾严重。到目前为止,全市大、小春粮油生产受灾被毁1.5万亩;猕猴桃、茶叶等优势产业受灾被毁1.8万亩,种植业直接经济损失9399.6万元,畜牧业经济损失5.9亿元。震后,我们积极组织农民生产自救。目前,全市的小麦、油菜已经全部收割完毕,在大灾情况下产量和往年基本持平;水稻插秧已经完成60%,预计3~4天将会全部插完;猕猴桃生产设施正在逐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