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

省(区、市)农业厅(局)长访谈录(三):天津、山西、内蒙古、辽宁

日期: 2010-12-23 14:11 作者: 金慧英 马小林 张五四 于险峰 张仁军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天津市农委主任张国庆:明年加快构筑现代农业高地

  天津市农委主任张国庆说,过去的五年,天津市郊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加快,天津农村工作在示范小城镇建设、现代农业建设、区县重大项目建设、示范工业园区建设以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促进了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张国庆说,明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天津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天津市“三个层面”联动和农村“三区”统筹联动发展的思路,围绕“十二五”打造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宜居“三个高地”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两个基地”规划目标,强载体、调结构、促转变、上水平,实现郊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起步。

  谈到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问题,张国庆说,天津市将继续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加快构筑现代农业高地。首先,将圆满完成天津市设施农业“4412”目标任务。明年作为这项任务的最后一年,将新建种植业设施10万亩,即实现4年新建种植业设施面积40万亩,12个有农业区县各建有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同时启动实施种植业设施提升工程,重点是抓好三个提升:技术装备提升,重点是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产品结构提升,以农业高新技术为引领,积极引进设施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质量安全提升,加强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完成农产品无公害产地认证和复查换证50万亩,认证产品50个以上。二是加快推进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9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完成40个现代畜牧养殖园区建设任务。三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出台《天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条例》,重点扶持10个合作社联盟和10个示范社发展,扩大农超对接。

  山西省农业厅厅长孙连珠:强化政策引导 发展特色现代农业

  近日,山西省农业厅厅长孙连珠就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等情况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孙连珠表示,2010年,面对低温干旱等气候影响和农产品市场复杂多变的多重挑战,山西省出台了八项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全省粮食总产预计达到113.6亿公斤,比去年增长20.6%,创历史新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迈出了新的步伐;第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770元,同比增长14%。

  山西省在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方面主要采取了五方面措施:一是启动实施了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二是着力抓了粮食高产创建、高效园艺建设、规模健康养殖、农产品加工“513”四大产业提升工程。三是进一步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四是认真抓了以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为重点的农村改革。五是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区域合作和产销衔接。

  在农业转型跨越方面,山西省2011年总体工作思路是,以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提升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力争全省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亿公斤以上,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水平。

  具体来讲,一是围绕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产品市场营销网络建设和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力求有个较大的进展。二是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在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力度,大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大幅度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三是围绕新农村建设,在继续抓好每年建设2000个重点推进村的基础上,启动实施100个新农村集中连片建设工程。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厅长郭健:多渠道保障农牧民持续增收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克服了严重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农牧业经济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2010年,粮食总产预计达到430亿斤,再创历史新高;牧业年度全区牲畜存栏1.08亿头只,连续6年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厅长郭健表示,农牧民持续增收依然是一项首要任务。它的最有力的保障就是,以推进农牧业现代化为发展方向,巩固和加强农牧业基础地位,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转化增值能力,增强抗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加大惠农惠牧政策支持力度,实现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

  如何增加农牧民收入?采用的主要举措有:一是全面落实好中央和自治区各项惠农惠牧政策,按照“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完善办法”的原则,阳光操作,强化服务,确保农牧业各项补贴、农牧业保险等惠农惠牧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保障农牧民政策性增收稳定增长。二是大力应对可能出现的生产资料上涨因素,推广农牧业节本增效技术措施与管理方式,促进农牧民务农收入稳定增长。三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和特色产业,促进农牧民产业增收稳定增长。四是创新阳光工程培训内容和模式,切实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大力发展休闲农牧业,促进农牧民劳务和转移就业增收稳定增长。五是积极开展为农牧民办实事活动,深入开展农牧民负担重点治理,依法维护农牧民的合法权益。

  今后5年,要在保护广大农牧民种粮养畜积极性的同时,严格贯彻落实好耕地和草原保护建设各项政策。坚决执行最严格的耕地和基本草牧场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强化基本农田和草牧场保护和建设。继续推进保护性耕作工程,进一步落实好草原“双权一制”,建立和规范草原流转机制。落实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轮牧三项制度。

  辽宁省农委主任刘长江:抓好“五大工程”推进现代农业

  今年以来,辽宁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和县域经济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省农委主任刘长江向记者介绍,在春季低温寡照、夏季洪涝灾害的双重影响下,今年依然取得了较好收成,粮食总产353亿斤,较去年增产35亿斤。全省设施农业新增面积150万亩,总面积预计超过900万亩,取得历史性突破,日光温室面积和水平居全国首位,设施农业面积居全国前列。蔬菜总产量达到3764万吨,较去年增产193万吨。水果总产量达到60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

  刘长江说,全省农业系统将抓好农业“五大工程”,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一是高产粮油创建工程。全面实施45亿斤粮食增产工程,重点抓好36个粮食主产县(市),建设16个水稻、42个玉米、1个大豆、5个马铃薯国家级生产基地。集中力量抓好粮食高产示范区建设,实施1000万亩水稻产量提升工程、10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和1000万亩保护性耕作工程。推进1000万亩以花生为主的油料基地建设,把阜新市建设成为全国主要的花生生产和加工基地。二是设施农业推进工程。千方百计提高设施农业科技含量,着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全面提高设施农业科技水平和产出效益。培育和壮大经纪人队伍,新建、扩建一批大型设施农业产地批发市场,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有效解决设施农业产品销售问题。三是名优水果开发工程。到2015年,全省果树栽培面积1000万亩,总产量850万吨,鲜果出口量70万吨,总产值270亿元,农民人均果业收入1000元。四是特色农业建设工程。重点发展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到2015年,全省特色产业力争面积达到500万亩,产值达到250亿元。五是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在重点抓好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县的基础上,分梯次扶持建设50个现代农业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