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区、市)农业厅(局)长访谈录(二):湖北、浙江、河北、北京
湖北省农业厅厅长祝金水:四措并举 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以来,湖北围绕“稳粮、提质、增效”,狠抓惠农政策落实,立足科技抗灾生产,着力开展优质高产创建,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
明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始年,作为农业大省,湖北农业如何发展?湖北省农业厅厅长祝金水表示,要力争在以下四方面有所突破。
以优质高产创建为抓手,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不断扩大优质高产创建覆盖面,促进大面积粮棉油平衡增产。重点发展设施蔬菜、高山蔬菜和水生蔬菜,确保800万亩菜地保有量面积落实。全面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创建,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完善水产良种体系,加大精养渔池改造力度,提高名特优比重,不断提高水产养殖效益。
以密切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围绕做大做强市场主体,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与农村一产业和三产业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以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为重点,确保不出现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一是推行标准化生产。二是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三是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
以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点,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一是加强规范引导。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基础上,合理引导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完善农村土地纠纷调处、仲裁和土地流转交易等机制,维护群众利益,确保农村社会的稳定。二是办好试点示范。采取示范、引导、协商、利益调节等办法,引导农民将土地承包权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经营权集中到集体经济组织。
浙江省农业厅厅长孙景淼:加快建设高效生态农业
2010年,浙江农业在遭受多次灾害性天气的不利条件下实现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持稳定,“菜篮子”产品稳步增长,农产品出口全面回升,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96.5亿元,同比增2.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632元,同比增长12.7%。
浙江农业厅厅长孙景淼告诉记者,浙江将紧紧围绕建设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重点抓好几方面工作:
围绕保供给,着力促进生产稳定发展。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大力推广粮经轮作“千斤粮万元钱”高效农作制度,力争粮食总产有所增长。
围绕抓转型,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大力发展标准化生产,完善农资经营信息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物流业,因地制宜开发休闲观光农业,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围绕增活力,着力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有序引导土地流转、农民合作和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增强经营能力和服务功能。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继续扶持一批产业带动力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加工型、外向型龙头企业。
围绕强基础,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深入实施千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升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启动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创建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示范区。
河北省农业厅厅长赵国岭:推动粮食生产和蔬菜产业实现跨越
“河北省农业大发展,应当从多方面着力。”河北省农业厅厅长赵国岭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赵国岭向记者介绍了河北发展农业的一系列举措:一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三化同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二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把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着力打造400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区,到2015年,全省建成3个吨粮市和50个吨粮县,核心区内2000万亩以上的耕地粮食夏秋两季单产达到1000公斤,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700亿斤以上。三是推动蔬菜产业提档升级。以24个蔬菜产业示范县为抓手,加大扶持和服务力度,建网络、创品牌、进京津、上超市,全面提升档次、提高效益,强力打造蔬菜强省。到2015年,全省蔬菜面积达到2500万亩,在京津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其中高档蔬菜达到30%以上。四是做大做强现代养殖业。优化区域布局和生产结构,加快优势畜禽产品主产区建设,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五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扶持一批生产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龙头企业,提升带动能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整体推进项目、园区、基地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延伸链条、培育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到2015年,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量达到5000亿元,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3.5%。六是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加强农业基本建设,建立完善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业信息化“四大体系”,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强力提升科技支撑、质量监管、农业机械化发展、依法行政“四大能力”,发挥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保障作用。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积极引资、引智、引才,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北京市农委主任王孝东:为“世界城市”提供强有力支持
北京是一个拥有近20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而相比于日益增多的巨大人口而言,北京土地资源又十分有限,这就注定了北京要发展农业,就必须走与众不同的道路。12月21日,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孝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十一五”以来,北京市顺应城乡融合和产业融合的趋势,以市民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农民的增收为落脚点,提高农业的集约化程度,深度挖掘农业的综合价值,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全面开发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等多种功能,使农业的形态、内涵和功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形成了“高端、高效、高辐射”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
王孝东介绍说,近年来北京市在良种培育、示范推广、教育培训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据测算,目前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达65%左右。目前全市已有设施农业28万亩,而且随着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的启动实施,每年还将增加4万亩,为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提供了基本保障,也为应急保障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北京不是农产品生产大市,但正在成为农产品加工大市。目前,全市已建成一批产业聚集、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创业基地,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02家,产值达到600亿元。目前全市实际经营的农业观光园超千家,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3000万人次,总收入超过20亿元。
王孝东表示,与一般意义上的农业不同,都市型现代农业功能大大拓展了。今天,它已不单是物质生产,还是一种精神现象,一种文化体验,它除了提供农产品,满足人们胃的需要外,还能提供生态服务和休闲娱乐服务,满足人们眼的需要、肺的需要和心的需要。目前北京的GDP已经达到1万亿元,而整个郊区农林水的生态服务价值也已超过了1万亿。农业以其独有的功能为“世界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关新闻
- 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2023-12-21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 2022-12-26
- 锚定目标铆足干劲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农业农村部广大党员干部中引发热... 2022-12-26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农业农村部广大党员干部中引发热烈反响 2022-12-26
- 以优良的作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