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2021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 > 盘点2021

加强顶层设计 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日期:2021-12-23 14:36 作者: 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中国农村网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强化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引领

  “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政策导向更加鲜明,市场驱动更加强劲,科技支撑更加有力,城乡融合更加深入,但也面临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村发展存在短板弱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面临较大压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比较艰巨等矛盾和挑战。

  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围绕“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赴黑龙江、浙江、安徽、云南、甘肃等近30个省份调研,广泛听取地方政府和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召开多轮专题座谈会和部门协调会,构建总体规划、行业规划、建设规划有机衔接、功能清晰、精简高效的农业农村规划体系。

  聚力守住两条底线

  突出粮食产能建设,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在产能建设,立足国内基本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抓好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健全辅之以利、辅之以义的保障机制,确保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端牢14亿人的饭碗。

  一方面,挖掘科技增产潜力,重点是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挖掘品种的增产潜力。专家分析,未来5年时间粮食品种有望实现一轮更新换代,亩产提高是有潜力的。另一方面,强化设施条件保障,重点推动建设一批区域性重大水利骨干工程和配套排灌设施,到2025年建成10.75亿亩高标准农田,力争耕地地力有一个新的提升。

  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一是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过渡期内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把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的要求落实到位。

  二是聚力做好脱贫地区有效衔接重点工作。重点是培育壮大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和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指导脱贫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集聚资源打造“一县一业”。

  三是着力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重点是把脱贫攻坚中形成的有效机制平稳过渡到乡村振兴,集中支持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促进企业资源优势和乡村发展需求高效对接。

  统筹谋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培育壮大乡村产业。《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明确了乡村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十四五”时期,将把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基本导向,坚持立农为农,在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提升乡村多元价值上下功夫,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把就业机会和产业链增值收益留给农民。

  一是促进农产品加工。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推动农业从种养环节向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延伸,发展带动就业增收能力强的食品制造、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县域经济就业容量,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二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改造农村传统商业网点和快递网点,发展乡镇商贸中心和新型乡村便利店,健全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着力解决农村网购和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是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田园养生、研学科普、农耕体验、休闲垂钓、民宿康养等休闲农业新业态,促进农村创业创新。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乡村建设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标志性任务。当前,城乡差距大最突出的表现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十四五”时期,将坚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统筹资源要素,动员各方力量,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聚焦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条件,突出交通便捷、生活便利、服务提质、环境美好,建设宜居宜业的农民新家园。

  一是推进乡村生活便利。重点是完善农村交通运输体系、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加强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建设农村物流体系,让农民出行更方便、农产品出村更顺畅、农民生活更便捷。

  二是推进人居环境改善。按照逐步使农村具备基本现代生活条件的要求,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努力让村容村貌再有一个新变化。

  三是推进管理服务提效。统筹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着眼信息基础设施、生产管理服务、乡村治理能力等关键环节,让数字技术赋能乡村、让农民共享数字红利。

  四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聚焦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努力让农民享受到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服务。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十四五”时期,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突出组织引领、社会服务和民主参与,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一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破解乡村社会“散”的问题。发挥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政治教育、思想引导、社会服务把农民组织起来、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

  二是推广运用清单制,着力解决村级组织负担重、小微权力监督难等问题。将基层管理服务事项细化为清单,明晰职责边界,优化办事流程,健全评价机制,形成规范化、精细化、具象化的制度办法。

  三是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解决好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突出问题。重点是推广运用“积分制”,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农村群众精气神提振起来。

  深入推进农业农村重点领域改革

  持续推进农业绿色转型。这是一项长期任务、持续过程。今年,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目标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是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利用。重点是把节约资源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推动农业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降低水土等农业资源利用强度。

  二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重点是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提升产地环境保护水平。

  三是加强农村生态系统保护。重点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逐步建立起农业生产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发展新格局。加强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农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重点是全链拓展农业绿色发展空间,构建农业绿色供应链,推进产业集聚循环发展,深入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优化县镇村规划布局,立足县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一是强化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重点是完善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公共服务、环境卫生、产业配套等设施提级扩能,形成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聚集地。

  二是加强重点镇和特色镇建设。重点是完善乡镇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体制机制,把乡镇打造为农村的经济中心、服务中心、治理中心,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

  三是提升村级就近便捷服务农民的能力。重点是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加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多更好的服务。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目前,农村改革的“四梁八柱”基本建立,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宅基地改革逐步破题。新阶段推进农村改革,涉及的利益主体更加多元、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协调难度加大,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十四五”时期,聚焦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深化新一轮农村改革,着力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动力和活力。

  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重点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步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再延长30年试点,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同时,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二是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新机制。重点围绕全面确权、充分赋权、有效活权,继续探索丰富农村产权权能,加快建立符合农业农村特点的产权交易市场体系,让农村产权真正活起来。

  三是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重点是强化高质量发展和绿色生态导向,优化农业补贴政策,构建新型农业补贴政策体系。推动建立三农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强化农业投入保障力度。

  “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体系已经建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蓝图已经绘就。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协调抓落实,建立规划实施推进机制,加强部门协调,明确任务分工,及时研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重要问题,统筹推进规划实施。强化责任抓落实,制定规划任务清单台账,对各项规划中提出的重点任务、重大工程行动、重要政策,逐项落实责任主体,细化实化推进措施,明确阶段性成果形式和完成时间表,逐年推进、逐项销账。加强调度抓落实,建立跟踪调度和监测评估机制,及时了解规划实施进展情况,尽快推动规划蓝图落实落地。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