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斗争 > 工作情况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斗争 > 工作情况
刘维佳,男,1955年10 月出生,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中共党员,农业部办公厅主任。
“做人要正派,做事要执着,做官要公正”。“认真和务实、敬业和奉献不可或缺,钻研、勤奋、纯朴、宽容、诚信是立身之本”。这两句话是农业部办公厅主任刘维佳同志经常讲的,也是他自身实践的真实写照。
勇于开拓,善于创新--他是能谋善断的参谋
办公厅是农业部的运转中枢,工作任务相当繁重。作为办公厅主任,常常政务事务缠于一身,但刘维佳总是能在千头万绪中理出清晰的思路,工作起来游刃有余,事半功倍,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他在工作中勇于创新的精神。
为了进一步适应新时期办公厅工作的需要,2005年1月,刘维佳提出办公厅工作要增强预见性,把握规律性,提高主动性;确保重点,突破难点,放大亮点;以“质量、效率、规范、务实、创新”为关键词,开展“质量效率年”活动,努力建设学习型、效率型、创新型机关。这一设想的提出,在办公厅得到了强烈的反响。与此同时,刘维佳又进一步明确了“两增、三减、一提高”(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减少工作量、减少工作环节、减少加班加点,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工作思路。通过细化改进措施,明确工作进度和责任,使“质量效率年”活动的着力点更加集中。针对办公厅业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他对有关处室的职能进行了科学调整。把秘书处的部内请示件调整到文电处处理,两条公文运转渠道实现了并轨;把综合处的保密职责调整到文电处,使保密工作与文电运转紧密结合;把部长办政务信息和文电处《每日要情》工作转到新闻宣传处,新闻宣传处更名为宣传信息处,整合了资源,强化了主业。新的机制运转后,工作关系更加顺畅,质量效率明显提高。
刘维佳的勇于创新,还表现在他能够时刻从大局出发,围绕部党组中心工作和部里的重点工作,加强调研,出谋划策,为部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2004年,在加强粮食生产的协调指导中,他两次到黑龙江、三次到山东、四次到吉林,落实农业部对粮食生产联系点的工作要求,同时多次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分析会商机制,保证关键农时上报和发布准确的粮食生产信息,扭转了“多家出数字、数字多变”的被动局面。他向部领导提出充分利用遥感技术指导农业生产的建议,得到了采纳,使遥感技术应用迈出关键一步。2004年农民土地纠纷问题日益凸现。他在农民上访高峰的四月份先后三次到问题突出的辽宁调研,督办土地纠纷案件,维护农民权益。同时,建全农业部信访工作机制,定期分析形势,研究难点问题,实行信访窗口调研制度。这一年,他分别接待了27批46位农民来访,并到一线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写出解决土地纠纷问题的报告,协调有关部门代国务院办公厅草拟紧急通知,遏制了滥占土地的势头。
为积极推动中央1号文件的宣传贯彻,刘维佳到河北、湖南、山东等省进村入户明察暗访。他以农技推广员身份到麦田查看农情,自己出钱先买老乡的苹果然后了解民意。通过深入调研,他提出了保地、保粮的工作措施;通过暗访,他向部党组提出了禁止良田种树等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建议;通过认真总结粮食主产区的经验,他提出了实施重大农业技术补贴政策,以物化技术为载体,强化政策与科技的支农作用的建议。就这样,他一次次及时将了解和掌握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撰写成调研文章或专题报告,为上级部门和农业部制定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不计付出,忘却苦累--他是决战一线的干将
2004年和2005年,禽流感疫情频频发生,农业部的应急工作异常繁重。在防控工作中,人们总能看到刘维佳熟悉而忙碌的身影。他加班加点,经常工作至深夜;他不顾个人安危,多次深入疫区指导调研;他忙而有序,关键时刻快速反应,从容应对,为确保应急防控工作高效有序进行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大家清晰地记得,2004年除夕前一天,因为突发禽流感疫情,刘维佳仍在高强度工作:随同部领导深入河北省三河市养鸡场,落实防控措施;通过各媒体发布疫情可防可控的消息,引导舆论,稳定公众情绪;召开紧急会议,明确值守责任,果断启动应急机制。可是很少有人知道,那时候他自己正在承受着39度的高烧……有人感慨:“他有一种忘我工作的境界,每天天不亮就到了办公室,晚上11点以后才回家,但他从不说自己累,就像铁打的。”大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2005年再次发生禽流感疫情时,刘维佳正在中央党校学习并已办好党校国际调研手续,他主动放弃了出国机会,马上请假返回机关,迅速启动办公厅应急预案,全厅上下立即进入应急状态。他除主持办公厅应急工作外,还是全国指挥部办公室的成员,担任指挥中心综合组组长,肩负着应急运转、文件综合、信息报送、新闻宣传及外事等工作责任。同事们评价他说:“能打硬仗,关键时刻总是能冲上去。”
在疫情紧急时刻,为争得防控主动权,刘维佳精心策划重大新闻宣传,承担了大量文件的起草修改任务,紧张的时候往往手上同时有两三份重要文件必须完成,有时从早上忙到后半夜吃不上一口饭,连续几周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有一次,他给国务院起草疫情报告,为了赶时间,直到晚上10点半还没有吃饭。综合处的同志几次要给他定餐,他都说:“不用,拿盒方便面来就可以了。”但直到写完了报告,送去的方便面仍原封未动。
辽宁疫情暴发后,刘维佳立即随部领导赶赴黑山疫区,白天调研,分析疫情,晚上马不停蹄,通宵鏖战,撰写情况报告,第二天在候机室和飞机上争分夺秒地修改,报告经部领导审定上报后,胡锦涛、温家宝、回良玉等中央领导很快作出批示,对全国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部署。为获取第一手资料,有力指导地方打好禽流感阻击战,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先后到辽宁、黑龙江、天津调研和检查指导工作,经常顾不上穿防护服就深入农户现场察看,并将宣传挂图和“明白纸”送到养禽户手中。
悉心培养,无私关爱--他是受人爱戴的兄长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刘维佳把带队伍、培养干部作为办公厅工作的首要任务。针对不同特点,他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干部开拓进取的积极性,鼓励大家奋发有为、各展所长。把老同志作为中坚力量来依靠,不断增强“传、帮、带”的能力;把中年同志作为骨干力量来使用,响鼓也要重锤敲;把年轻同志作为新生力量来培养,多激励,压担子,建平台。看人看其长处所在,用人用其优势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刘维佳在培养年轻干部方面倾注了更多的心血,为干部成长创造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一是提供学习机会,有时宁可工作受影响,也尽可能选派干部参加学习培训;二是提供调研机会,近两年干部经深入调研撰写的报告数量为历年的十几倍;三是提供锻炼机会,选派三位干部到武陵山区挂职锻炼;四是提供表现机会,让干部充分表现才华,强化责任感,突出成就感;五是提供成长机会,分类谋划,帮助干部选准成长方向,因人设计,搭好扎实进步的台阶。办公厅有一个自助书屋,是在刘维佳的倡导下建立起来的,现在已成为办公厅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汲取营养的知识宝库。办公厅的厅务会,他让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列席,并鼓励他们发言,对办公厅的工作提出积极建议。
刘维佳的努力没有白费。在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办公厅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部系统率先举办的先进性论坛和网上专题的经验在《党建》杂志上发表;特殊党课在部机关大会上观摩;“老黄牛”“小骏马”的事迹引起了大家共鸣、产生积极影响,中组部有关司局专门邀请一老一小两个先进典型去作报告。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办公厅的思想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行动胜于语言。刘维佳在实际工作中,迈着坚实的脚步,演绎着一个农业部公务员平凡而多彩的人生。他用奉献实践着党的宗旨,用激情表达着对党和人民满腔的热爱,用坚强的意志打胜一场场硬仗,用实际行动激励着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