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斗争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斗争
今年以来,宣州区不断加强农资市场的管理,认真开展农资市场“打假护农”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行为,整顿和规范了农资市场经济秩序,净化了农资市场环境,切实保护了合法经营者和广大农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资经营户依法经营意识和农民自我保护意识 一是向经营户进行宣传,提高农资经营户依法经营意识。对广大经营户进行法律法规的培训,组织经营户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技推广法》、《兽药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安徽省蚕种管理条例》、《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提高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对全区242名农资经营户进行了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方面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使经营户具备经营农资的合法的基本技术资格;对经营户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经营水平。 二是向广大农民进行宣传,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向全区18万农户发放了《致全区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公布农资打假举报电话:3020444。向各乡镇发放了《关于加强对国家禁、限用农药的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将禁、限用农药名单发放到村组,并进行张贴,提醒农民不要错误购买。通过电视、报纸及《宣州农业信息》等媒体,将优质农资产品推介给农民;同时,对假冒伪劣农资进行公布,提醒农民谨防上当。 二、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农资市场管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一是认真处理投诉、举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宣州区农委安排专人接待来人、来信、来电、来访,并做好记录;对农民的举报,做到件件有着落。今年以来,共接到群众举报54起,都分别做到了妥善处理。上半年调处了水阳镇、养贤乡和五星乡等地农民反映的川油23号、华皖油2号、华皖油3号油菜种子减产问题,保护了农民利益。 二是开展“诚信企业”评比活动,保证了农用生产资料的质量。对关系到农民群众全年收入的种子行业开展了诚信评比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种子生产经营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 三是加大农资市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 加大抽检力度,前移防范关口。为了防止不合格农资产品流入市场,根据不同季节,及时组织开展农资抽检。上半年,对棉花、水稻种子的发芽率进行了抽检。抽检后,对发芽率低于国家标准的二个棉花品种立即进行了处理,责令经营户将已售的该品种收回,没有出售的不得再出售;同时,对经营户进行了处罚。秋季对农药、肥料进行抽检[秋季是农药、肥料(硼肥)大量使用季节]。对农药、肥料质量不合格的给予没收并进行罚款处理。通过农资抽检,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20多万元。 坚持明码标价,实行最高农资指导限价。要求广大农资经营户不得哄抬价格,保护了农民利益。 加强市场执法。在市场管理中,坚持常年执法和集中整治相结合、重点季节和一般季节相结合。先重查源头后普查网点,对重点市场九洲市场和重点乡镇进行重点检查。截至目前,宣州区农委共出动车辆124台次,行政执法人员600多人次;共检查农资经营户311户(其中重点检查九洲市场经营户48家);检查各类主要农作物种子80万公斤、农药408吨、肥料600吨、饲料22万公斤、兽药10000余瓶;查处不合格种子2000余公斤,查处假冒伪劣不合格农药160箱、肥料18吨,累计处罚368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