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潼南打造无公害“大菜篮”
时近初冬,空气中已夹杂着丝丝寒气。但笔者在重庆市潼南县桂林蔬菜基地采访时,映入眼帘的却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菜地里,菜农们正在忙碌,欢声笑语在蔬菜大棚里荡漾。
潼南县蔬菜办一位同志告诉笔者,桂林蔬菜基地常年播种面积已达2.5万亩,复种面积6万亩,年产蔬菜12万吨,菜农人均年收入超过4000元,蔬菜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早在1995年,潼南就决定利用涪、琼两江岸优越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基地选在桂林。然而当地干部群众却有顾虑:潼南地处边远,运销困难,蔬菜烂市怎么办?鉴于此,潼南组建了以县里主要领导为首的蔬菜产业化建设领导小组和专职的县蔬菜生产办公室,加强了对全县蔬菜生产的统一领导。积极引导一批种植户开展科学的大棚蔬菜种植,一个大棚年收入6000余元,种菜有搞头!菜农纷纷效仿。于是,大棚蔬菜在基地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按照规范化生产、区域性布局的产业化要求,潼南又先后建成了柏梓、罗盘山等6个蔬菜生产片区。目前,全县蔬菜播种面积已达16万余亩,总产量突破38万吨,总产值达2.4亿元。2002年9月,潼南获得了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的金字招牌,成为重庆市惟一的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潼南蔬菜缘何能一路畅销,独领市场风骚呢?其奥秘就在:潼南蔬菜无公害。
潼南地处川、渝结合部,涪、琼两江纵贯其境,自然条件优越,是发展蔬菜的理想场所。
从1999年起,农业部农业环境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每年检测的结论是:潼南蔬菜基地内大气、土壤和水源均未被污染。这一切,为蔬菜无公害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潼南蔬菜的全面无公害,更靠后天的天人合一。县里的技术人员经常向菜农大力宣传《重庆市无公害蔬菜管理办法》、《无公害蔬菜质量标准》等法规,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在基地内做到人人皆知,菜农都能自觉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科学种菜。潼南还以法规规范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包装、运输及销售,按法规严格实施无公害蔬菜生产管理。坚决不购买、不喷施禁用农药,一旦发现使用禁用农药的蔬菜,一律不收购,不经销,地里的坚决铲除。为确保潼南蔬菜从农田到餐桌的无公害,潼南设立了由县、乡、村技术人员组成的无公害蔬菜监测网络,对蔬菜基地的产品实行严格监控,层层把关,全程监管。组织技术人员,在蔬菜上市前和上市期间,采用CL-1残留农药测定仪进行定量分析;不定期对上市蔬菜和正在上市蔬菜的农药残留情况进行批量抽检,并将抽检结果逐级上报市农业环境监测站。
走精深加工之路给蔬菜产业添韧加固是潼南蔬菜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目前,潼南已办起了4家蔬菜加工厂,并且兴建了围绕农业办工业的绿色食品加工园区。重庆仁人可公司已决定在此建立年生产销售两万吨的“安登一”牌泡菜加工厂和蔬菜开发科研所。这个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可让潼南10多个乡镇成为公司的原材料生产基地,届时,潼南的蔬菜产业一定会做得更大、更强,创造更多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