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上午,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新闻发布会在济南举行,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玉芬出席会议并做了讲话,省农业厅厅长战树毅同志向新闻界通报了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有关情况,这标志着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会议由省海洋与渔业厅党组书记、副厅长侯英民同志主持,省农业厅副厅长吴雪珍同志,省海洋与渔业厅王瑗助理巡视员出席了会议。济南佳宝乳业有限公司代表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向全省农、牧、渔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发出了关于加强农产品安全生产确保放心消费的倡议书。
战树毅同志 在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 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新闻发布会,向新闻界的各位朋友,通报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及产品卫生安全的有关情况。这次会议也标志着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是为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农办、农业部《关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的宣传报道意见》,由农业部发起的全国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 本次活动目的是:以推进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为目标,宣传‘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成效,增强禽流感疫情后消费者安全消费的信心,促进农民增收;发挥消费引导生产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增强农产品生产者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彰显龙头企业安全生产示范作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生产水平。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安全生产,放心消费。 活动周期间,我们将通过媒体报道、现场咨询、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等形式,在全省集中宣传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倡导安全生产、树立安全消费观念。 下面,我就近几年来我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的工作情况通报如下: 我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全省60%以上的鲜活农产品销往省外和国外。近年来,为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国家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都把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作为新阶段促进农业发展的切入点。2001年,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农业标准化暨生态农业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意见》。以此为新的起点,全省上下掀起了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的热潮。 2002年,农业部在全国启动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使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较大改观。一是大宗农产品优质率大幅度提高。全省优质小麦面积达到2800万亩,占总面积的55%;优质专用玉米达到700多万亩。二是菜篮子产品品种结构不断优化,精细产品比重不断增加。近几年,全省引进蔬菜新品种500多个,使我省蔬菜品种达到2400多个;生猪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88%,规模化养殖达到60%;肉鸡、水产品优良品种覆盖率和规模化养殖率均达到100%。水果、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的加工包装水平也都有了很大提高。三是品牌、名牌产品发展迅速。全省已获得国家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493个、绿色食品216个、有机食品69个。在历届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我省获得名牌产品总数均位居全国第一。四是产品安全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农药、兽药、渔药残留检出率逐年下降。蔬菜药残平均超标率已控制在5%以下。自2000年以来的瘦肉精检测中,我省饲料生产、经营和屠宰环节目前均尚未检出。水产品药残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在2003年农业部进行的五次全国37个城市蔬菜农药残留检测中,我省济南、青岛、寿光三市的合格率综合排名均位居前列。4月上旬潍坊市蔬菜药残抽检合格率达到96.6%。寿光市自2001年以来累计对蔬菜基地、市场进行了12万多批次的农药残留检测(包括速测),总合格率达到96.6 %。 在国外农产品贸易技术标准日益严格、对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我省农产品出口创汇连续三年保持较快增长,2003年达到65.8亿美元,约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4,这与我省农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是分不开的。 几年来,围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建立健全三大基础保障体系 一是狠抓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几年来,全省共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350多项,细化制订各种技术规范1000多项,形成了以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为主体,国家、行业、地方三级标准为指导、企业标准相配套,贯穿产前、产中、产后的质量标准体系。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质量检测体系。到目前,农业部在我省的部级农业质量检测中心已达到17个,全省17个地级市、135个县(市、区)有一半以上已经建立了不同规模和水平的农业质量检测中心,初步形成了“以省部级检测中心为龙头,省级区域性检测中心为补充,市县级检测机构为骨干,基地、企业、市场监测点为基础”的全省农业质量检测体系。三是加强了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各有关部门在完善省、市、县、乡四级检疫防疫网络的同时,加强了检验检疫全程监管、企业自控和检验检疫技术保障体系建设,建立了动植物疫病快速反应和预警机制,开展了官方兽医制度试点,建立完善了出口养殖场、供货捕捞船登记和生产日志、标签、用药、环境监测以及加工原料监控等五项制度,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逐步完善。我省是畜牧、水产大省,在今年禽流感大爆发期间没有疫情发生,在去年“非典”期间,水产品出口保持了100%通关,防疫检疫体系发挥了关键作用。
二、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快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普及推广 按照“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由点到面、逐步推开”的原则,2001年在全省开展了“放心农产品生产”活动,建立了12个放心农产品生产基地县,其中蔬菜基地县4个,茶叶基地县1个,果品基地县2个,水产品基地县2个,畜产品基地县3个。从2002年开始,把实施标准化的重点放在基地建设上,省、市、县各级通过企业带基地、市场带基地、合作组织带基地等多种形式,扶持建立了一大批标准化基地,带动广大农民从事标准化生产。目前,全省已建立各类标准化基地1200多个,基地面积达到2500多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面积达到800多万亩。
三、积极推行农产品质量认证,大力实施名牌战略 我省是全国最早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定的省份。在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统一标志之前,我省就组织认证了一大批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2001年,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农业厅等五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名牌农产品的意见》,把推行农产品质量认证,实施农业名牌战略作为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推动了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步伐。同时,积极倡导企业进行国际有关质量体系认证,通过ISO系列质量体系认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增加,仅水产业获HACCP认证的就有193个,一大批优质农产品已成为国内外市场的名牌,对提高我省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发挥了很大作用。我省农产品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及日本、韩国、欧盟等国际市场都享有很高的市场信誉,在2002-2003年上海、深圳山东名优农产品展销活动以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我省的产品由于有品牌、有包装、并全部是无公害、绿色或有机食品,深受客商和消费者的欢迎。
四、加快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农业质量监管工作走向制度化 按照农业部在全国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工作安排,各级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农业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通过建立制度、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狠抓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测,采取面上监督和基地自我监控相结合的方式,对农产品、投入品和农业环境进行检测监督,保证了从投入品到生产过程再到市场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 2001年,组织了放心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的质量跟踪检测。2002年对优质产品生产基地、无公害农产品专营市场进行了重点抽查监督。近两年来,省农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厅、省畜牧办公室安排有关质检中心对生产源头进行质量检测10000多批次,并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了农(兽、渔)药、饲料、肥料等生产资料市场的清理整顿和打假工作。
五、加强优质农产品专营市场建设,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 优质农产品的市场培育和市场开拓是实施农业标准化的配套内容之一。为此,我们积极探索了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有效形式。一是建立优质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对放心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实行专营。2002年,省里扶持建立了18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专营市场。二是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上设立无公害农产品专营区,与其它一般产品区分开来,凡是经检测合格的产品可以进入专营区。三是在大中城市设立专卖店,在超市、连锁店设立专营柜。四是生产基地对机关、学校、宾馆、饭店、托儿所等实行产品配送,产销直接见面。五是开辟外埠市场,发展直销业务。目前,全省有150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北京市各大农产品批发市场签定了“场地”挂钩协议,有25家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分别与上海烟糖集团、辽宁绿色阳光天然食品有限公司实行厂商对接、定点销售。全省已建立(含在建)无公害、放心农产品专营市场57个,优质安全农产品专营区、专营柜248个。上述这些方面的工作,对于实现优质农产品的优质优价,保护和调动农民按标准组织生产和销售的积极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消费市场逐步引入准入制度打下了基础。
同志们,朋友们,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事,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衷心地希望通过这次宣传周活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我们农业系统各部门将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为全面提高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城乡居民消费安全,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二○○四年四月二十三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