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开展化肥市场产品质量执法检查
4月7日上午,户东惠州水果发展公司仓库,检查人员的出现,使得正在包装“名牌”复混肥的工作停了下来,还没来得及收起的封口机放在刚包装好的肥料袋上。这是记者随广东省质监局稽查总队执法人员,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化肥市场产品质量专项检查惠州现场看到的一幕。 这种随意堆放的标志为“湖南郴州化工集团”生产的“苏仙”牌复混肥料,竟全部是由该公司在仓库内自己封口包装的。面对检查询问,该公司老板开始称,自己包装的产品是因生产厂家当时包装袋没有印制,用其它包装袋代替运来的,现在寄来了包装袋,委托自己包装。后在执法人员指出这种行为也是不允许后,老板又改口解释,这种肥料是厂家在广东市场的“试用”品,看是否适合广东的土质。 在现场,检查人员还在该公司发现大批标志为“郴州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硫酸钾型复混肥涉嫌假冒生产许可证行为。该种外包装上印有“马可波罗复混肥有限公司授权”的复混肥的生产许可证为XK(2002)-0135,而执法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复混肥的生产许可证格式为“XK13-”,后面是7位数字编号,由于该产品包装上的编号与我国现行许可证编号格式严重不符,因而存在涉嫌假冒行为。 据了解,行动当天,广东省质监局稽查总队在惠州、东莞两地的批发仓库和码头检查14个厂家的20多个品种复混肥约1200吨,其中,对涉及假冒生产许可证和非法包装的342吨复混肥进行封存并抽样检验。 广东省质监局有关负责人在现场指出,广东化肥市场问题突出,各地将加强监督检查,保护农民的利益。据介绍,今年广东第一季度复混肥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为87.8%,低于去年,全省企业产品抽查合格率略低于外省产品。抽查中发现,广东有近20家相关生产企业存在质量问题,其中最严重的一例,总养分标注为26%,而实际检测不足5%,属于严重不合格产品。另外,从此前开展的一系列“农资打假下乡”和专项检查行动情况看,标志标注不合格现象在广东省农资市场较为普遍,相当一部分生产企业为了有利于销售,故意标志混乱,混淆有效成分含量,欺骗消费者。 摘自:2004.4.23.7版《农民日报》本报记者 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