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别再谈“转基因”色变啦!生物育种食品的“超能力”科学解码

日期:2025-06-16 09:17 作者: 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下载文件:    

  当基因剪刀在作物DNA序列上精准舞动,一批具备“营养升级”超能力的生物育种食品应运而生。这些经过现代生物技术培育的特殊食品,究竟是安全可靠的营养新选择,还是需要警惕的科技产物?下面将从科学视角为你层层解码,揭开生物育种食品的安全真相与营养奥秘。
  实验室里的营养革新——生物育种技术初认识
  你了解最近热议的生物育种食品吗?它们安全吗? 
  生物育种是个大家族,包括转基因、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科学家就像给作物“编辑基因剧本”,让它们产生更有益的性状。生物育种食品在进入市场前要经过全面的安全性评价。到目前为止,凡是经过政府部门严格审批获准上市并进行科学评价的生物技术食品都是安全的。陈君石院士提到“对于人的消化系统来说,它不区别是不是转基因食品,所有蛋白质进入人体都一样进行消化吸收,至于它是什么基因,并不会影响人的基因,不必因此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担忧。”更神奇的是,它们还能让食物的营养价值实现“越级提升”呢!
  基因编辑的营养跃迁——科技为食材注入健康密码
  将RNAi技术和种子特异性双向启动子调控策略应用于玉米,使玉米籽粒实现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向虾青素延伸,从而获得高虾青素玉米新种质;把大豆的基因“搬进”水稻里,这样吃水稻也能帮助预防高胆固醇。还有更神奇的:用 CRISPR基因剪刀修改番茄的SlCSN5B基因,能让番茄的维生素C含量蹭蹭涨,以后说不定能种出更有营养的番茄品种。另外,科学家发现水稻里的OsLCT1基因很特别,它能让水稻多攒锌元素、少吸收镉,现在已经用这个发现来种富锌水稻啦!
  基因编辑的味觉革命——当营养与口感双重在线
  科学家构建了同时调控玉米中与甜糯性状相关的WXSH2基因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其中WX基因可使玉米糯性增加,SH2基因的突变导致可溶性糖积累,让玉米口味更加鲜甜,“基因编辑甜糯玉米”便产生了。
  在风味物质合成领域,科学家将克隆编码风味关键酶的基因导入工程菌表达,构建了高效的风味物质生产体系。如将链霉菌中的4-羟基苯丙酸脱羧酶基因导入酿酒酵母,使其在发酵过程中表达,最终使红葡萄酒中对羟基苯乙醇含量提升2倍以上,赋予酒体独特的玫瑰花香风味。这些都是生物技术的味觉杰作啊!
  从安全隐患到安全卫士——生物育种的防护力
  基因编辑会带来新的风险吗? 恰恰相反,这正是生物育种技术的优势所在!以“低镉基因编辑水稻”为例:传统水稻可能因土壤污染吸收重金属镉,长期食用存在健康风险;科学家通过编辑水稻的镉转运蛋白基因,使其对镉的吸收量降低80%以上;经检测,这类水稻的镉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同时保留了原有蛋白质、淀粉等营养成分。 
  当我们掀开生物育种食品的科技面纱,这项技术恰似一位精准的“营养设计师”,在筑牢食品安全防线的同时,为人类饮食品质实现跨越式提升。让我们以科学视角拥抱这些从实验室走向日常生活的营养新成员,共同开启更健康、更安全的饮食新纪元。
 
  撰稿:杨倬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审核:卓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