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分析

日期:2013-05-13 16:12 作者:刘方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来源:《百名专家谈转基因》
 
下载文件:  

  所谓转基因,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受体生物基因组中,以改善生物体的特定性状。目前,最常见的转基因技术就是给作物转入抗虫的Bt基因,这是一种源于土壤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能让作物产生对害虫有害的Bt毒蛋白。

  社会上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争议很大,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自己对转基因食品的一点认识。

  一、转基因食品相对于天然食品的优势

  (一)转基因食品通常比同类非转基因食品便宜

  因为其生产成本比较低、产量比较高。有人说种植转基因作物其实既不能降低成本也不能增产,如果那样的话,农民种转基因作物干什么?难道是因为热爱转基因所以赔本也要种?事实当然并非如此。由于种植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能消灭杂草并减轻劳动强度,种植抗虫害转基因作物能节省80%的农药,生产成本随之下降,产量也相应地提高了。例如,抗虫害转基因玉米能增产5%~15%,抗虫害转基因水稻能增产6%。

  (二)转基因食品比较安全

  和同类作物相比,抗虫害转基因作物能大量地减少农药的使用,也就比较不用担心农药残留的问题。而且,转基因食品受到了严格的监管,风险其实要比传统作物更低。转基因食品在上市前,都按要求做过实验检测其安全性。一般是先做生化实验检测,看看转基因作物与同类作物相比,在成分方面出现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是否有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然后做动物试验,看看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对动物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而用传统育种方法培育出的新品种很少被要求做这类安全检测,它们并非就绝对安全。例如有的用杂交方法培育的马铃薯新品种,就含有高含量的毒素,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三)转基因食品更为环保

  虽然“可能会破坏生态”常常被作为反对种植转基因作物的一大理由,但是这种可能性并没有变为现实。相反的,种植转基因作物已经实实在在地发挥了保护环境的作用,原因很简单:少施了大量的农药。这既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又减少了用于生产、运输、喷洒农药所耗费的原料、能源和排出的废料,还保护了益虫和其他生物,减少了人、畜接触杀虫剂而中毒的危险。尽管目前还没有表达高产基因的转基因作物投入产业化,但是提高抗虫性能的同时,也意味着人们能“虫口夺食”。黄季焜以多年的量化研究表明,大田试验中的抗虫转基因水稻由于大大减轻虫害,比对照组产量提高6%~9%。

  (四)转基因食品营养含量更丰富

  虽然对于转基因食品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争论,但它的优势还是表现得越来越显著。在美国得到普遍种植的转基因玉米中色氨酸含量提高了20%。色氨酸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自己无法合成,只能从外界摄取,一般植物性食品中色氨酸含量很低甚至没有,只有从动物性食物中获取。转基因玉米的出现,对于素食主义者而言,无疑是个喜讯。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大增的转基因油菜,对心血管有利。转基因工程牛奶,增加了乳铁蛋白、抗病因子的含量,降低了脂肪含量……

  转基因食品的外表和天然食品没有多大差别,它的味道与天然食品相似,或许更好一些。有的转基因食品中添加了提高蛋白质、维生素含量的基因,还能给人体补充适量的营养。可以说,转基因食品并不可怕,人们早就享受了杂交水稻煮出的饭香,而杂交水稻就是一次性转移了无数个基因,也可以算是转基因植物。而转基因食品中含有的抗虫、抗病基因,对人体并没有杀伤力。

  二、转基因作物推广的必要性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而言,从某种程度上说,解决全国人民的粮食问题不容忽视,甚至把这一问题凌驾于食品安全问题之上。

  中国科学院2005年一份报告显示,到2050年,中国将有7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国平均每年要失去近100万公顷的耕地面积。“人口却在继续增长。现有的技术无法继续提高农作物产量,需要另辟蹊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朱祯所说的“另辟蹊径”,指的就是转基因。

  自1994年转基因西红柿被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在美国上市销售以来,全球约有10亿多人食用过数种转基因食品。至今为止,并没有发现转基因食品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的确切证据。从理论上,转基因食品的主要营养构成与非转基因食品并没有区别,还是由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物质组成,不会影响人类的饮食结构,也不会对人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西方发达国家已充分认识到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前景,并注入大量资金。在我国,人多地少状况突出,基因工程是解决粮食产量、提高粮食质量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转基因食品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随着转基因食品商业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转基因食品必将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2001年以来,我国相继颁布实施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若干配套的管理办法,将转基因食品纳入了法制化监管,也保证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专门设立食品安全组,对转基因食品的营养成分、毒性、致敏性和可能的非期望效应等进行科学、严格的安全评价。国家相关部门官员表示“安全和不安全只是个相对的概念,凡是经批准生产的转基因食品,都进行过安全评价,所以食用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

  虽然转基因食品自身或因其转基因技术的不完善可能会对人类健康形成威胁,从日常食用量和营养成分的有益性考虑,只要有益性大大地大于危险性,就可以认为这样的食物是安全的。在世界各个国家,每一种转基因食品在上市前,都要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严格检测,只有测试合格了,才能投放市场,因此可以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放心。毕竟,客观事实是转基因技术推广的这些年来,还未发现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案例。

  基因工程可以从本质上改变生物体的构造,这是科学史上的重大进步,同样也可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某种程度的隐患。尽管转基因作物的确存在潜在的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等问题,但绝不能成为阻碍其发展的理由,而应该发现问题和努力解决问题。因此,在对待转基因作物的发展方面,既不能盲目和激进,又不能因噎废食,应该进行科学而全面的分析,在生物安全评估的基础上和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制订完善的研究、生产和利用的规范和标准,引导转基因作物在我国健康、有序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