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权代表:让农民快快种上“摇钱树”
海南农民都说,种橡胶是自己家开银行,天天“割”钱;但一棵树2000元的投入让农民有心无力……
“农”字开篇,新农村无疑是两会热点中的热点,其中增加农民收入又是重中之重。
谈起农民收入,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农业厅厅长林玉权眉头紧锁,这不是要不要解决的问题,而是怎么解决的问题。在他准备提交的议案中,就有“怎么解决”的答案———种橡胶。
40年前,林玉权高中毕业后当了6年农民,农活干得呱呱叫,二十出头就当上了大队书记、公社书记。他告诉记者,想让农民收入提高,得让他们干自己爱干能干的活!以前提扶贫,有些“短效”,比如送去鸡鸭鹅,有心的养好了卖,没心的立刻下锅,还得再扶。怕就怕扶贫后再返贫,扶懒了农民,扶掉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种橡胶则不同。林玉权细数他的农活经验,“莲雾大枣爽口,但难种。”林玉权说,橡胶却不是娇生惯养的,种植技术要求不高,容易养活。而且种橡胶是一种长期收益,种6-7年便可开始割胶,可以割30年。
海南橡胶产量正常年份是32万-33万吨,目前天然橡胶的市价为2.3万元/吨左右,农民都说,种橡胶是自己家开银行,天天“割”钱啊。海南白沙,全县年产干胶8500吨,人均橡胶收入超过1000元。琼海市石壁镇人均橡胶收入近3000元。
但是种橡胶投入大,林玉权算了一笔账,一棵橡胶树从种下到开割,前期投入2000元左右。2005年海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才3004元,现在是中部地区有地没钱,沿海地区有钱没地,海南的橡胶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而且,天然橡胶应用广泛,与石油、煤炭、铁矿石并列为四大工业原料和战略物资。我国天然橡胶供给缺口较大,1995年我国年产量42.35万吨,年消耗71万吨,自给率为60%;2004年产57.33万吨,需求量180万吨,自给率只有31.8%。
所以,林玉权提出,加快国内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在橡胶生产的关键环节建立补贴机制,扶持建立天然橡胶良种苗木生产基地,确保种苗质量,推广优良品种。考虑到天然橡胶是一种长期作物,国家财政对于抚育期内胶农经济损失应给予补偿。
说到这里,这位黝黑的汉子来了精神,“光做大还不行,必须做强,不能仅停留在卖橡胶,要建立自己的天然橡胶产业链。”林玉权认为,可以大力发展天然橡胶的下游企业,就地取材,精深加工,提高天然橡胶产业的附加值。
林玉权心中还装着一个想法,去国外种橡胶。他说,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这些地区都适合种橡胶,而且受台风影响很小,如果将海南岛种植橡胶的经验引入这些地区,并设立天然橡胶基地,无疑可以大大加强天然橡胶这一战略物资的稳定供应。这一想法,林玉权也放在了自己的议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