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增加农民收入 > 增收论谈

河南:农民增收遭遇"卖难"寒流

日期: 2005-01-10 09:30 作者: 来源:新华网河南频道 【字体: 打印本页

    对于数百万河南菜农而言,2004年的冬天特别寒冷。从11月中旬起,河南秋冬菜价格大跌,白菜、萝卜、菠菜、芹菜价格跌至几分钱一斤,首次出现全省范围内多品种蔬菜"卖难"。在一些菜区,农民甚至放弃采摘,任由蔬菜烂在地里。

    河南蔬菜种植面积达2350万亩,总产量5400万吨,是仅次于山东的全国第二大蔬菜产区,蔬菜已成为推动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由于2004年秋天风调雨顺,河南蔬菜大丰收,仅白菜就比上年增产35%,萝卜比上年增产26%。但丰收并没能使农民增收,目前河南产区大白菜批发价跌至每斤4分钱,萝卜跌至每斤5分钱,菠菜、芹菜跌至每斤8分钱,价格仅为2003年的30%。蒜苗、胡萝卜、大葱价格同比跌幅也近60%。

  菜价跌碎农民的心

    记者来到以生产"浑汤白菜"而闻名的获嘉县太山乡,看见菜田里大量白菜无人采摘。太山村农民马永义说:"2003年这时候到地头拉菜的大车一辆接一辆,如今几天不见一辆,白菜一块钱三十斤没人要。"太山村村委会副主任周念钊说,全村白菜面积2500亩,有一半没卖出去。村干部也跟北京、湖北、河北的老客户联系过,客户们说,全国大丰收,他们那里的白菜数量多、价钱也很便宜。

  在开封县兴隆镇胡箩卜市场上,一位老农说,由于运费高,2004年来收胡箩卜商客比往年少四成,许多店铺都关了。

    在杞县城关镇东边庄村,记者看到挂着"冰衣"的白菜冻死在地里,像冰雪雕塑,而无人采摘的大田芹菜压在雪下。农民边伟才说:"2003年芹菜卖3毛钱一斤,2004年年底只能卖到3分钱一斤,一亩地施肥、打药、浇水,成本320多元,亩产8000斤,只能卖240元,倒赔80元。"村民边坡一看菜价这么低,扔下二亩多芹菜不摘,外出打工去了。

    唐河县大河屯乡2004年发展蒜苗1000多亩,价格由七毛钱一斤跌到两毛钱还是卖不动。据濮阳市蔬菜办公室统计,全市6万亩白菜、2.3万亩萝卜、2.5万亩芹菜、1.7万亩菠菜,大部分未售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面对突如其来的蔬菜"卖难",许多农民感到无助、无奈。唐河县大河屯乡王老庄村农民杨天府说:"2004年中央出台这么多好政策,农民打心眼里高兴,可菜卖不出去却给农民当头一棒。求政府政府管不了,盼客商客商又不来,现在群众最担心今年的春菜再砸在手里。"    

    在开封县兴隆镇胡萝卜卜批发市场上,许多开着农用车卖菜的农民满面愁容。开封县袁房乡农民宋国春说:"去年一亩胡萝卜能卖2000元,今年只能卖600多元,今后说啥也不种了。眼下农民种菜就是和市场赌博,赔了只能自认倒霉。"
 "运难"加剧"卖难"

    河南省农业厅经济作物推广站站长王承启认为,油价上涨和公路"治超"使运费大幅上涨,形成农产品运输"瓶颈",

   菜价跌碎农民的心,想起一个秋天的劳作,开封县农民王金城非常伤心。

是造成蔬菜"卖难"的重要原因。获嘉县太山村村委会副主任周念钊说,去年卖菜,一辆载重量8吨的货车,能装15吨菜,到北京的运费是2000元,今年8吨的车只敢装8吨,运费却涨到3000元。因为运费高,许多客商都不愿来收白菜。

    由于很少有客商来批发白菜,获嘉县农民们只好开着农用车自己卖菜。获嘉县太山村农民孙在莲说:"从2004年12月起,我和丈夫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拉一车白菜到获嘉县城零卖,卖了十五六趟,四亩菜才卖掉两亩。"

    杞县城关镇边庄村农民边伟才说:"芹菜批发没人要,零卖卖不动。我只好联系一些学校食堂,三分钱一斤送货上门。前前后后送了二十多天,才把一亩多地的芹菜卖完。"唐河县大河屯乡干部张晓说:"由于没有批发商来,一些农民只好骑自车走村串户卖蒜苗,一天卖不到50斤。"

    来开封县采购胡箩卜的广西桂林蔬菜商范长书说:"'治超'前,到桂林每吨胡箩卜运费210元,目前涨到310元。运到桂林后经销商如果跟着涨价,销量必然下降,我们只好压低收购价,这样下来,最终吃亏的是农民。" 

    范长书说:"卖菜难"已成为农民燃眉之急,政府应该开辟蔬菜运输"绿色通道",减收、免收过桥过路费。在广西,凡是外运当地农产品的车辆,全部免收过桥过路费,而广东则是运进农产品的车辆免收过桥过路费,但全国统一的"绿色通道"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来。
 农业结构调整处在"十字路口"上

    河南省农业厅经济作物推广站站长王承启认为,这一次河南蔬菜"卖难",波及范围之大,涉及品种之多,历史上未有过,绝不是一次区域性、时段性的"卖难",而是总量过剩引发的。

    自1998年以来,河南粮食种植面积"大稳定、小减少",通过提高复种指数等办法,经济作物面积增加了20

  开封县农民马希望一车箩卜1000多斤,只卖了100多块钱,他用胡箩卜当"笔",正在算帐。  

00万亩,并呈现"全面开花"特征。这期间,蔬菜面积增长近一倍,中药材面积年均增幅31%、花卉年均增幅30%,食用菌产量年均增幅24%。但高增长带有明显的粗放色彩,与品质提高并不同步。以蔬菜为例,83%的是"露天菜","温棚菜"只占17%。"露天菜"菜面积过大,成熟期集中,一遇丰年,必然"卖难"。在蔬菜的品质结构上,精细菜比例只有55%,无公害菜比例20%,特色经济作物中,普通大路品种的比例也很高。

    在蔬菜面积扩张的同时,蔬菜加工、贮藏等后续产业发展滞后。据濮阳市蔬菜办公室介绍,全市只有一家上规模的蔬菜加工企业,还是给方便面生产配料的。而秋冬大路菜贮藏价值低,全部由农民"土法"贮存,没有一座专业恒温冷库。

    王承启说,今年蔬菜"卖难"发出一个强烈信号:自1998年以来以扩大经济作物面积、提高产量为一个重要方向的农业结构调整已进入产品饱和期,今后,"卖难"可能向其他品种波及,农业结构调整正处在"十字路口上";而以提高经济作物品质、调整品种结构,提升加工能力为重点的深层次结构调整急待破题。

    据了解,河南省农业厅已确定了蔬菜发展新的指导思想,在未来5年内,将蔬菜面积控制在2300万亩左右,努力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大力发展蔬菜加工业。并建议国家拿出专项资金或信贷资金支持蔬菜加工企业建设,以接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减小蔬菜生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