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元钱培训一个农民? 四川农民工培训体系任重道远
2元钱能培训一个农民吗?这是记者近日在四川省“打工大县”仁寿县采访时,听得比较多的一个问题。
2003年,仁寿县累计有33万人外出务工,创造劳务收入18个亿元,占全县GDP的20%。仁寿县劳动局副局长辜林松告诉记者,仁寿县从1988年开始,就利用全县4所职业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劳务培训,每年培训5000人左右,县就业局还投入300多万元建立就业技能培训中心,每年可培训15000人。此外,仁寿县110个乡镇都设了成人教育培训学校,针对农民培养实用技术,规模在4万人左右,免费培训农民的各种单项实用技能,被农民称为“吹糠见米”,能解决实际问题。
辜林松告诉记者,依托职业学校等机构开展培训,农民要负担一定的费用,付出时间,很多农民担心花了时间和金钱,还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干脆就不参加,因此,农民工培训的难度还是很大,导致外出务工人员中,懂技术的高素质人员人数太少,供不应求,而光靠卖力气的越来越难找活干。
仁寿县教育局职业与成人教育股股长陈仲清告诉记者,2003年,县里将免费培训3.5万农民的任务交给了县教育部门,但拨给的经费只有7万元,平均下来,每个农民的培训费用只有2元钱!
陈仲清给记者算了一笔帐:3.5万农民培训合格后,要发给证书,每本证书的工本费起码2毛钱,培训材料费一份也要4毛钱左右,统计表、花名册按每人4分钱计算,仅这样“纸上谈兵”就要22400元;仁寿县110个乡,每个乡都有成人教育学校,培养农民的实用技术。按每个乡1个班,每个班只请一个教师,每个老师一天的补助20元来算,假如培训一个星期,教师的补助就要15400元。培训需要教材,而市场上卖的教材太贵,买不起,只有请教师自己编写,且不说编写的质量如何,假如编写15门实用技术教材,每门教材请2名教师,每名教师给200元报酬,这就要花6000元。此外,还有安排工作会议、抽查工作等都要花钱,这样算下来,7万元的培训经费所剩无几。
陈仲清告诉记者,还有很多费用没有计算在内。比如,最大的问题就是培训设施。开办一个烹饪班,起码要准备锅碗瓢盆,开一个家电维修班,家用电器和各种维修工具也要有,更别说电子、机械、机电等培训了。如果仅靠这7万元经费,根本没法完成培训任务。现在,县里只能依托现有的职业技术学校来完成培训任务。而农民虽然可以进县城接受免费培训,但路费、生活费得自己掏,否则现有的培训经费根本承受不起,很多农民就因为这个而不参加培训。
陈仲清告诉记者,为了完成这3.5万农民的培训任务,他们绞尽脑汁,下面乡镇的工作人员常常向县里抱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明年实在是不想担这个任务了,如果不加大投入,那么,提高农民工素质,提高劳务输出水平都无从谈起。
据了解,四川就业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1年,其中小学及小学以下学历的占56%,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仅占11%,全省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仅占2.6%,这充分表明了四川技术人才的短缺和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低下。2003年,四川省农村劳务输出达137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74亿元,人均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量的50%左右。在这一年中,中央及四川省共投入专项资金2000余万元,全省共有160多万人经过培训获得了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但与1370万务工人员总数相比,这一比例只占到10%左右,农民工培训依然任重道远。(记者江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