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
当前,在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党的农村政策长期稳定的前提下,实现农民增收必须广开渠道,可以多形式、多途径地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劳务经济,实现农民增收。首先要充分认识劳务输出的重要性。外出打工的农民,逐步在技术、管理、市场理念等方面完成市场经济的知识积累,这是一个对市场经济的“实习”过程。他们生活在城里,身体力行做一个准市民,这是对城镇化的“预演”过程。他们在艰难创业中学习现代科技,这又是一个现代化的“酝酿”过程。可以说,进城创业的磨炼已使他们完成“能力再造”的飞跃。现在,外地不少地方把劳务经济视为黄金产业来培育和发展。对岳西这样一个比较落后的贫困山区县来说,发展劳务经济,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从近年来我县农民收入的情况看,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去年,全县外出务工人员5.6万人,按人均月收入500元挣回岳西的净收入近3亿元,是财政收入的3倍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以上。 搞活农产品流通,实现农民增收。流通是农业三大工程中的关键工程,是“小农户”连接大市场的纽带,是农产品转化为商品的有效途径。搞活流通,解决卖难问题是农民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要把开拓农产品市场,搞活流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涉农部门要加强信息综合分析,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各种市场信息,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要加大农产品展示展销和推介力度,积极开拓销地市场,努力做到物畅其流。要大力培育农民经纪人和各种形式的民间流通组织,拓宽农产品绿色通道,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提高我县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农民增收。发展民营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民营经济,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民生经济,它顺应了民意,发挥了民智,启动了民资。发展民营经济是我县发展的需要。今年全县因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直接减少收入367万元,新一轮财政体制核减乡镇其他收入150万元,全县农业四税减少500多万元。将来国家还要取消农业税,乡镇财政靠农业税增收的空间将越来越小,只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才是实现财政增收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更为宽松的环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放宽投资领域,只要不犯法、不违纪、不污染就要全面向民营经济开放。要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引导和管理,切实帮助个体私营业主不断增加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向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带动更多的农民就业,促进增收。 安徽省岳西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宋圣军 摘自2003年12月2日《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