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旅顺农民靠“十大技术”增收六千万
3月1日上午,大连市旅顺口区铁山街道北牙村蔬菜种植户杨佳德的西红柿大棚里,来了两位特殊的“大夫”———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专家王家年和唐玉梅,他们是应老杨邀请,来给他的西红柿“看病”的。这段时间,老杨发现自己家西红柿苗的叶子同正常年份相比小了很多,急忙给区里的农业“120”打了电话。专家很快赶来,经过“诊断”,老杨家的西红柿害了蕨叶病,两位专家现场“开方”,告诉老杨注意通风,浇小粒水,适当打一些抗病毒农药。经过指点,老杨几天来紧锁的双眉舒展开来。
这只是旅顺口区近年来不断深化科技兴农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据统计,“十五”期间,旅顺口区全面推广测土施肥、赤眼蜂防虫、声波助长、种子磁化、苹果套袋、安全控害灯等10大农业技术,总面积达8.5万亩,累计引进新品种800个,推广新技术30项,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了66%。2005年,依靠推广“十大技术”,全区粮、菜、果增收6000万元,农产品增产达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17元,比上年增长10.2%。
农业“120”解危难,科技讲座富“脑袋”,“十大技术”创效益———在旅顺农村,一个较为完备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已经悄然建立,农民增收致富真正搭上了“科技快车”!
农业“120”解危难
为了及时地帮助农民解决种植业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难题,2003年3月,旅顺口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通了种植业服务热线———农业“120”。一年365天,不分节假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总有专人接听热线,耐心地记录下每个求助电话。中心随后会派技术专家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为农民现场诊断,对症开方。专家赶到现场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两小时,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最大限度地使农民减少损失,而这些服务全部都是免费的。
3年来,农业“120”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年均接到300多起咨询和求助电话,累计服务6000余户,服务区域也逐渐延伸,辐射到普兰店、瓦房店、庄河,远至丹东、沈阳,甚至江苏南通的种植户都慕名打来电话咨询,“植物120,农业保护神”是广大农民对它的评价。除了解决难题及时、权威,农业“120”最大优势在于一户求助,多户受益。长城镇周家村菜农王权庆的大棚黄瓜发生病害,专家诊断为黑星病和霜霉病,对症开方很快药到病除,周围20多户也依方喷药,该地近百亩黄瓜病害很快全被治愈。
科技讲座富“脑袋”
农业“120”对症下药,蓬勃开展的“村屯农业科技讲座”则以一种更开放的形式让更多农民尝到甜头。3月1日一大早,旅顺口区双岛湾街道台山西村村委会就拥进了近百名赶来听“大樱桃修剪技术讲座”的果农,村委会的会议室被挤了个水泄不通。农业推广中心的果树专家为果农们详细介绍了先进的大樱桃修剪技术,之后,又带着大家来到村里的大樱桃园进行实地讲解。这种先理论后实践的培训方式,使许多果农在培训结束后感觉受益匪浅。一位台山西村的果农乐呵呵地告诉记者:“现在大伙儿钱袋与过去比都鼓了,更得富‘脑袋’,所以村里一有这样的讲座,大伙儿都抢着来。”
据旅顺口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孙振胜介绍,近年来,旅顺口区改变过去各村技术员集中到区里学习的传统方式,把科技讲座和技术培训直接办到村屯,向农民面对面讲解作物的栽培技术和病害防治等科技知识,并向农民发放《科技小报》等宣传材料。仅今年年初以来,全区已举行各种培训26场,受益农民3000多人次。
“十大技术”创效益
大连市及旅顺口区在广大农村推广的“十大增产技术”的广泛应用,则进一步使广大农户的生产方式由过去的粗放型向“优质、高产、高效、安全和生态农业”的目标转变。三涧堡街道土城子村60岁的村民刘益洲,常年从事反季大樱桃种植,是远近闻名的“樱桃大王”。去年老刘在自己的8个樱桃大棚的部分土地上,尝试使用了区里推广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种出的樱桃不仅个大,而且品质极好,含糖量比没有经过测土施肥的樱桃高出6度。他高兴地对记者说:“过去不测土,什么地都上一样的肥,现在根据测土结果配方施肥,就像人一样,土地缺什么就给它补什么。”老刘还告诉记者,去年他还使用了推广中心引进的一种缩短樱桃树休眠期的药剂,能使树提前半个月开花,今年他的反季大樱桃将在3月末4月初上市,比大樱桃正常上市的时间早上好几个月,每公斤预计可以卖到百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