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增加农民收入 > 增收经验

黑龙江嘉荫县发展外向型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

日期: 2005-12-02 00:00 作者: 来源: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近年来,嘉荫县积极利用地缘优势,抢抓发展机遇,把对俄农业合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收到了较好的成效。2005年,输出劳务人员51人,签订土地租赁合同620公顷,创收174万元,人均增收45.80元。

  积极宣传引导。受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思想观念保守的影响和制约,很多农民外出务工顾虑重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当务之急就是加快农民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让农民对出国创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为此,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加大对俄劳务输出工作的宣传力度,着力破除农民思想观念的障碍。一是解决“不想去”的问题。采取面对面交谈的形式,组织乡村干部走村入户与群众算经济帐、收入帐,使群众认识到发展外向型农业是致富发家的一条重要门路。二是解决“不愿去”的问题。在县电视台开辟了《三农时空》电视专栏节目,对劳务输出的典型进行专题报道,广泛宣传省、市、县鼓励支持劳务输出的新政策,激发了农民走出土地创业的意识。三是解决“不敢去”的问题。多次组织召开劳务输出座谈会,用典型现身说法,消除了部分群众心存的出劳务怕赚不到钱、人身权益无保障的顾虑。

  搞好服务扶持。农民有了出国创业的意愿后,如何为农民提供各项权益保障,使农民在外安心创业。为此,我们狠抓了为外出创业人员服务工作。一方面,成立组织机构,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组织保障。成立了嘉荫县对俄经济贸易工作办公室,负责为农民办理对俄土地开发和农业合作的相关手续,规范和管理输出劳务人员的行为,维护赴俄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定期向农民发布俄方种植业方面的有关信息,提高农民的市场分析能力。同时,在阿穆尔州阿尔哈腊区注册了“奥嘉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办结了土地测量、土地合同签定、土地注册及各种证件的办理等相关手续,为赴俄农民的过境生产物资提供了安全保障。另一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激发农民赴俄的热情。为鼓励农民赴俄进行农业开发,我们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一是对俄经贸办工作人员在为农民提供服务时发生的费用全部由县政府承担;二是对赴俄农民租种的土地,我们只收取每亩地10元管理费,作为补充对俄经贸办公人员工作费用,其余部分全归农民所有;三是优先帮助赴俄农民解决贷款,共发放贷款110万元,解决了赴俄农民农业开发资金不足的问题。四是今年我们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措,投入60万元资金用于安排赴俄农民生产,最大限度地消除农民外出创业的后顾之忧。

  活化输出方式。为了加快推进对俄农业境外开发,采取农民显而易见的形式,鼓励农民大胆走出国门跨国创业。一是通过实地考察往外输。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为了促进双方的经贸合作,多次与俄犹太自治州政府及各个阶层进行交往会晤,并在农业开发方面达成了一定的意向。今年,由县委书记带队,组织农业、外贸等部门和农民种植大户,先后三次赴阿尔哈腊区、奥布鲁奇耶区、斯米多奇区进行实地考察访问,通过积极运作,签定了互为友好城市协议,并与俄方签订了5000公顷土地种植协议,输出劳务人员51人,明年计划增加到75人。二是通过典型带动往外输。我县种粮大户宋焕发早在1997年就开始在俄罗斯的犹太自治州的瓦拉洽村租赁耕地近100公顷,每年带出20多人,经营土地22公顷,从事蔬菜种植,每年纯收入达50万元,而他所带出的劳务人员,每人可纯收入近6000元;常胜乡村党支部书记侯兆启2004年组织四户农民,过境租赁乌尔米农场200公顷土地种植大豆,纯收入达42万元。在他们的积极带动下,今年我县赴俄农民达到47人,租种俄方土地面积620公顷,其中种植大豆500公顷,平均亩产达到140公斤;种植蔬菜120公顷,而且栽种的蔬菜品种全(主要有西红柿、黄瓜、土豆、西瓜、萝卜等),营养价值又高,很受俄方的欢迎。目前,共建有日光温室5栋,大棚17栋,地膜覆盖面积达10公顷。同时,完成整地面积1200公顷,明年将继续扩大规模,预计达到2070公顷。

  完善工作机制。各级组织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决定着劳务输出的成效。一直以来,我县都把加快劳务输出,发展外向型农业作为各级一把手工程来抓,层层落实责任,完善机制,强力推进。一是目标管理。每年县委都与各乡镇签订劳务输出责任状,把任务分解到乡镇,使劳务输出工作指标进一步细化,责任到人,更具可操作性。二是严格奖惩。将对俄农业开发工作完成的好坏与乡镇、村干部提拔作用挂钩,对对俄农业开发工作成绩突出的乡镇和村分别授予劳务经济发展先进乡镇和先进村称号,对评为先进乡镇、村的党委书记、乡镇长、主管领导和党支部书记给予表彰奖励,并优先提拔使用;对完成任务差、工作进展缓慢的乡镇、村予以通报批评。三是专题推进。每年县委、县政府都要招开几次推进会议,全面部署对俄农业开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