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增加农民收入 > 增收经验

江西宜丰民间流通组织架起农民致富金桥

日期: 2005-09-08 00:00 作者: 袁晓琴 来源:江西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阿Q”皮蛋走俏韩国市场,“水妹子”山珍摆上了城市餐桌,“秀竹”大米成了粮食市场上的抢手货。今年1至8月份,宜丰县通过各类民间流通组织、流通大户,成功外销各类农副产品2万多吨,全县农副产品外销率达60%以上,农民人均增收100元以上。

  近年来,宜丰县大力培育民间流通网络,鼓励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和乡镇机关分流干部大胆参与市场流通。政府主动为从事农产品购销的营运车辆发放“绿色通行证”,每年对业绩突出的民间流通组织和中介组织进行表彰奖励,并大力扶持民间流通协会和协会党支部建设,积极引导和帮扶各类农民经纪人、民间流通组织跨行业、跨区域发展,推动了全县民间流通组织向组织化、市场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在政府和部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推动下,宜丰县民间流通组织主动对接“长三角”地区,采取“外设直销窗口”的办法,积极拓展经营空间和范围。目前,全县民间流通组织成立生猪、蛋鸭、粮食、蔬菜、鲜鱼、竹笋、春茶、香菇等县乡行业农副产品产销协会和民间流通协会12个,生猪、蛋鸭、蚕桑等协会党支部4个,涌现各类产销联合体、流通大户400多个(户),影响和带动了3万多人就业和创业。

  民间流通组织以其方便快捷的销售渠道解决了种植户、养殖户农副产品销售难题,实现了农户、经纪人、客商三赢。该县芳溪镇上屋村农民熊雪峰自1999年做贩运生猪生意以来,日子是一天比一天过得红火。他与上海、深圳、广州、南昌等地客商签订了常年供货合同,并同周边10多家大型养猪场和200多户农户建立了供销生猪联合体,养猪户足不出村,打个电话就能解决生猪销售问题。2004年,熊雪峰贩销生猪2.8万头,获纯利4.5万元,被评为“全市农村运销大户”。加入生猪产销联合体的农户也高兴地说:“我们发展养殖业,有产销联合体搭桥撑腰,就只管一门心思搞养殖,再不用为找市场犯愁。”民间流通协会的成立也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步伐。目前,宜丰县已先后建成了30万亩优质稻基地,150万羽蛋鸭生产基地,两万亩蔬菜、山野菜基地,全县涌现出了蛋鸭、生猪、食用菌、蔬菜、蚕桑等40多个特色产业村和20多家农副土特产品加工企业。同时,流通组织的繁荣也带来了宜丰县商贸业的昌盛,水果批发市场、建材大市场、新世纪商贸广场、农副产品集贸中心等一个个专业市场相继建成,宾馆、饭店“三步一岗”,服装街、家电城、物流中心鳞次栉比,越来越多的宜丰人真切地感受到:有了民间流通组织,真是买也方便,卖也便捷。

  电视、电话、电脑等科技因素的注入让民间流通组织迅速做大做强,宜丰信息网、宜丰科技网、宜丰农村经济信息网等网站的相继建成,为该县流通经纪人和农民发布供求信息,为跨区域做买卖打造了一个高效的服务平台。该县县级农业科技信息网站目前已在全县16个乡镇设立了农经信息联络站,实行省、市、县、乡信息联网,为当地农副土特产品抢滩市场架起了一座座金桥,原本拿不出手的土特产品在鼠标的弹指一挥间,有的“远嫁”他乡,有的还漂洋过海,不仅销得欢,而且价格高,大大提高了农业市场化程度,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家住宜丰县石市镇况家村的况小春,养鸭养了10多年,规模一直不敢做大,自从镇里成立蛋鸭产销协会,饲料有人送上门,蛋鸭天天上门收,曾经担心鸭多了卖不出的他,如今恨不得村民家家户户都来养鸭,他说:“规模大了,产量高了,销得也就更快了。”  来源: 宜春日报-宜春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