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增加农民收入 > 增收经验

贵州铜仁地区寻求农民增收突破口

日期: 2005-07-12 08:59 作者: 杨龙 陈玉祥 来源:新华网贵州频道 【字体: 打印本页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铜仁地区生态畜牧业工作三级干部会议上获悉:近3年,该区每年投入畜牧业的贷款、项目资金、财政资金、民间资本都在10亿元以上;“四良四改三提高”和畜牧小区建设正推动畜牧经济跨越式发展。

  去年,铜仁地区畜牧业产值达26.82亿元,肉类总产量24.43亿吨,两项指标均跃居全省第三位。增长速度分别为24.48%和10.27%,居全省前列。增加农民收入6.5亿元,去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48元,其中58元来自畜牧业。

  打生态牌发展现代畜牧产业

  何为生态畜牧业?铜仁行署专员谌贻琴的解释是: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行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俱佳的生态养殖模式。主要模式有:林草畜、粮草畜、畜沼粮、畜沼果、畜沼蔬、畜沼药、畜沼茶等,形成畜牧业与生态环境和粮食生产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铜仁地区实施生态畜牧业的载体,就是大力发展生态畜牧小区、畜牧大户、沼气工程和人工种草项目。

  德江、印江实施农业部援助项目和退耕还草项目,分别投资500万元、400万元,实施5万亩人工饲草基地、天然草场恢复与保护项目。目前,德江县已引草入田1万亩,人工种草3万亩,改良草场2万亩。草场建设带动畜牧养殖小区建设,现已发展养殖小区40个,养殖大户1092户,多数实现了放养改圈养,从而保护了生态环境。

  位于德江县煎茶镇兴隆坡的“铜仁地区波尔山羊纯种繁育场”,是由打工青年秦大才投资200余万元兴建的。记者看到,该养殖场周围种有163亩牛鞭草,建有大型沼气池和饲料青贮窖,存栏的636只山羊全部实行圈养,周围的数千亩森林完好无损。

  德江复兴乡金星育肥牛场去年出栏肉牛630头,全部实行圈养。记者看到,该场周围种植的300多亩篁竹草等饲草郁郁葱葱,而牛圈里的56头肉牛膘肥体壮。

  思南东华乡杨家坳养殖小区是铜仁地区最大的商品瘦肉型猪养殖场,占地3500平方米,拥有圈舍10栋2200平方米。该场由5户移民搬迁户承包经营,现存栏商品猪620头,二元杂交母猪52头。

  据铜仁地区畜牧局局长何素廷介绍,目前全区已发展生态畜牧小区183个,养殖大户1.07万户,他们的饲养量约占总量的25%左右。今年,全区新增养殖小区200个、新增养殖大户1万户。

  多元化投资做大做强畜牧业

  铜仁市川主科技助农有限公司入驻铜仁不到2年,就创造令人瞩目的业绩:去年5月羽绒加工生产线投产,当年就创产值3200万元;该企业已在铜仁地区发展四川白鹅养殖专业户2000多户,从四川引进种鹅苗6万羽,现商品鹅存栏54万只。今年,该企业产值可望突破1亿元。鹅农可从养鹅中得到上千万元的实惠。

  思南鼎一食品有限公司由广东客商投资600万元,对原县肉联厂进行改扩建,于今年6月投产,日屠宰能力为1200头,年屠宰量40万头。记者看到,一头肥猪从宰杀到剥皮只需几分钟。一头猪要分解为70多种产品,这些产品主供出口。思南出栏的商品猪该企业可全部消化,还将带动周边各县的生猪生产。

  铜仁地区通过对外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内资发展起来的一批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成为带动全区畜牧业发展的龙头。全区屠宰加工企业有14户,年可加工生猪100万头。

  除招商引资外,铜仁地区用于畜牧业的财政、金融和项目投资以及民间资本也大幅度增加。去年铜仁地区10个县市特区财政投入1000万元用于畜牧业贷款贴息,促成各县信用联社向养殖农户贷款2亿多元。

  据铜仁地区信用联社副主任杨保介绍,近几年,全区信用联社主动服务“三农”,大力扶持畜牧产业,累计贷款余额达24亿元,其中近10亿元用于发展畜牧业。

  农业银行则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养殖专业村、养殖小区建设。据农行铜仁分行行长张珍凡介绍,今年,该行就发放畜牧业小额扶贫贷款1077万元,其中498万元用于扶持17个信用养殖示范村,400万元用于发展畜牧业龙头企业。

  近几年,铜仁地区形成畜牧业投资热。每年投入畜牧业的民间资本都在5亿元以上。

  石阡县民营企业龙华牧渔公司建有万吨饲料厂和万头仔猪场。近6年来,该公司统一购进三元杂交仔猪、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统一销售,将仔猪和饲料“以物放贷”给农户喂养,解决了农民的资金、技术和销售问题,深受广大农民欢迎。去年,该公司在16个乡镇发展商品猪6.2万头,增加农民收入1000多万元。今年又与中坝、甘溪乡政府达成协议,由政府贴息和担保贷款,公司采取“五统一”的办法,发展600多农户饲养瘦肉型猪2000头。

  三大体系建设提升畜牧业效益

  据介绍,铜仁地区各县(市、特区)和部分乡镇都建立了良种场,其中,猪、牛、羊改良点共1362个,初步形成了以良种场为龙头、品种改良点为龙身的良种繁育体系。

  沿河自治县、德江县羊改实现从人工授精向胚胎移植的大跨越。沿河先后投资60万元建立了58个波尔山羊鲜配和冻配改良点,另外,该县还与北京的一家公司合作,成功开展了波尔山羊胚胎移植,生产良种波尔山羊88只。

  投资120万元、占地60亩的思南县星何种猪场建有规范的母猪产床、乳猪保育舍、仔猪育成舍等,是铜仁地区技术程度最高的良种场。现存栏良种母猪、良种公猪、仔猪500头,年产值80万元。

  万山特区生猪良种场存栏种猪近1000头,年出栏仔猪上万头,是铜仁地区乃至贵州最大的良种场之一。

  在铜仁地区,年出栏仔猪上万头的乡镇有10个乡镇。目前,全区拥有基础母猪19.6万头,年产仔猪200万头。

  去年,全区完成人工种草近7万亩,今年1至5月,又种植优质牧草9500多亩。此外,该区还大规模推广工业饲料喂养。

  在防疫方面,铜仁地区去年实现了区内无重大疫病发生。全区各县都建立了兽医诊断检疫实验室,还积极实施了农业部和农业厅冷链建设项目,做到对养殖户实行常规防疫和重点防疫。全区每年投入的防疫经费达500多万元。

  冲刺畜牧大区

  6月30日至7月1日,铜仁地区在德江、思南两县召开地、县、乡三级干部会,共谋做大做强畜牧业。“地区已有20多年没有召开三级干部会了,可见对畜牧业的重视程度”,一些参会的县乡干部说。更多的人则认为,这是铜仁地区实施“工业兴区”战略后,向“畜牧富农”迈出的一大步。

  会议决定:把发展生态畜牧业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畜产品,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把铜仁地区建设为畜牧业大区,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与畜牧业协调发展。

  量化指标是:3至5年,全区生猪存栏突破300万头,牛存栏突破120万头,羊存栏突破200万只;2至3年,生猪出栏率100%,羊出栏率110%,牛出栏率25%。力争到2010年,培育出年产值达千万元以上的畜产品加工企业5至10个,上亿元的加工企业1至3个。地委书记杨玉学说,出栏率和商品率提高了,农民将获得更大的实惠;畜产品加工业发展了,地方政府将得到更多的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