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大王马凯的“财富观”
拥有财富,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对于财富的理解也因人而异各有不同,挣到了钱怎么花,这是一个简单而深奥的问题。同样是面对一年几十万的“进账”,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花法,天天与牛为伍的养牛大王,他的财富观是怎样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榆树市五棵树镇的养牛大王马凯,从他的三笔投资中,感受这位养牛大王的“现代财富观”。
生活投资:住别墅、雇保姆、买轿车,提高生活质量,过上城里人生活。
“我不怕辛苦,二十多年如一日,贪黑起早地养牛、贩牛,这些年挣到了钱,我也没亏待自己,‘能挣会花’是了解我的人对我的评价。”在马凯家宽敞明亮的别墅里,马凯打开了话匣子。
马凯现在居住的环境,恐怕是许多城里人望尘莫及的,占地3500平方米的集养牛、住宅于一体的院落,气派的别墅分上下两层,楼上是马凯夫妻俩和一对儿女的卧室,楼下是会客厅、办公室。仔细观察一下客厅,记者发现这里的装饰没有农村的“土”味,却有一股“现代味”——背投、檀木沙发、饮水机、电脑、鱼缸,墙上还挂着考究的装饰画。听马凯说,这个大院落是1999年花了70多万元修建的,现在看起来也丝毫不落伍。
“城里有啥你家就有啥,你的消费观挺超前的。”面对记者这样的提问,马凯认真地回答:“为了考察肉牛市场,我去过全国各地很多地方,最让人羡慕的是华西村农民的生活,他们家家户户收入高,生活质量也高,那才是真正的现代农民,既要头脑灵活会赚钱,又要敢于消费享受生活。”说话间,马凯带着记者楼上楼下转了一圈。
更让记者惊叹的是,除了住上别墅外,马凯还雇了保姆、买了轿车。马凯夫妻俩把所有精力放在养牛上,平时的日常起居就由保姆来料理,马凯夫妻俩彻底当上了“甩手掌柜”。而停在院里的“捷达车”,是马凯东奔西走贩牛的“好帮手”,开着它自然招来不少羡慕的眼光,据说当时马凯买车时,听说他是个农民,买车人也是大大赞叹了一番。马凯说:“我买车可不是为了摆谱,是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记者感言:住别墅、雇保姆、开轿车,马凯实现了许多农民一辈子都不敢想的梦想。在采访前记者曾有这样疑惑,这样的生活对于养牛农民来说,是不是有“摆谱”之嫌,但通过与马凯的交谈,疑惑打消了。正像马凯说的那样,做一个头脑聪明会赚钱,敢于消费享受生活的农民,才能跟得上现代生活的节奏。
教育投资:为儿女准备一笔 “教育经费”,培养他们成为拥有知识的文化人。
提起儿女,马凯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笑意。“我家有笔数目可观的‘教育经费’,专门给儿女准备的,只要他们愿意学习,我就竭尽全力供他们上学。”
让儿女当个文化人,是马凯最大的心愿。女儿马晓慧、儿子马晓峰的确争气,马晓慧在佳木斯市医科大学读书,马晓峰在榆树市实验高中读书。“不管过去生活困难的时候,还是现在日子过好了,只要孩子们上学要用钱,我没犹豫过,有人说农家娃能认识俩字就行了呗,花那么多钱有啥用,我却不这么想,农家娃更需要学文化、懂知识,要不早晚会被社会淘汰,我养牛养了二十多年,因为缺少文化知识,吃了不少亏,走了不少弯路,所以我更认定文化知识是‘无形资产’,花多少钱学到手都值!”言语间,马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溢于言表,也流露出对科学知识的浓浓渴望。
马凯的文化虽然不多,但是女儿马晓慧、儿子马晓峰每次放假回家,最愿意听的就是父亲的教诲。马凯自己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我也说来什么大道理,就是提醒他们不要依靠家里,要自立自强,将来靠自己的努力干点事。”
“你想没想过让他们子承父业?”“子女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他们自己说了算,要是有一天他们真的想养牛,也要当个懂科技的‘现代牛倌’。”
记者感言:一笔为子女准备的“教育经费”,让记者再一次感受到马凯这位养牛大王的与众不同之处,要把子女培养成为文化人,充分说明“知识就是财富”的观念深植于马凯的心里,也许这也是马凯取得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
发展投资:过去养牛、贩牛到现在办企业,从养牛大王“摇身”变成“农民老板”。
马凯从一头牛开始起家,到现在年存栏几百头牛,马凯的养牛业可以说是越做越大。但马凯并不甘于现状,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办一个肉牛深加工企业,自己从养牛大王变成“农民老板”。
“养牛、贩牛这么多年,都是把活牛卖到南方,其实一算账,要是能把肉牛在本地屠宰加工再卖出去,钱就能翻番赚,牛行里有句俗话说得对‘几车牛顶不上一车肉’。”提起为啥要搞肉牛深加工企业,马凯道出了一番颇具战略眼光的话。
马凯现在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他投入100万元注册了吉林省凯峰牧业责任有限公司,搞牛羊养殖、屠宰,目前已经建起了3000多平方米冷库,工人30名,每天的屠宰量在100头左右。马凯说:“五棵树镇养牛户多,牛源不成问题,我的公司经过一段时间运作后,还要上深加工项目,只有形成养殖、屠宰、加工的一条龙体系,那才能像滚雪球一样赚钱。”
记者感言:在马凯身上看不到安于现状、小富即安这些词语的影子,感受到的是一个开拓进取的新时代农民的风采。投资百万建企业,这样的魄力足以让许多人对一个农民刮目相看。俗话说,有钱要花到刀刃上,马凯做到了这一点,他瞄准市场需求,用财富来创造财富,这种战略眼光值得每一个农民学习。
相关链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吸引了马凯。高中毕业的他,决心要大干一场,在选择致富项目上,他经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后,从1983年开始发展养牛业。
马凯养牛肯动脑筋、走上了一条科技养牛路。“母牛产母牛,三年五个头”,这是过去人们养牛总结的经验,但这种母牛繁育的饲养方式,牛出栏周期长,经济效益差,马凯养牛一改过去的常规饲养办法,他专门饲养品种改良的公牛,并实行科学饲养、科学管理。特别在饲养方法上,他独创了“酒糟育肥牛”的方法。五棵树镇白酒酿造业历史悠久,酿酒所产出的副产品酒糟非常多,马凯产生了用酒糟喂牛的想法。他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获得成功,食用酒糟的牛增重快,一般三个月到五个月可以出栏,不仅缩短了养牛的周期,还增加了经济效益。有了新方法,马凯养的牛越来越多,效益越来越好,年收入从几万元到上百万元。
马凯成功创造了“酒糟育肥牛”方法后,他鼓励周围的群众养牛,在他的带动下五棵树镇7000农户中,有60%养起肉牛。养牛的多了,牛的购销也成了大问题,马凯实行购销两路并进的方法,帮助群众解决购销牛的问题,马凯在购牛的同时寻找销路,在销牛之中探寻牛源。在他的组织下,养牛户形成了采购和销售两个组,马凯也从养牛户成为经纪人,经他购销的牛每年不低于四万头。
牛养得好,给马凯带来不少荣誉,获得了“养牛状元”、“养牛大王”等称号,还获得过中国科技基金会的奖励,获得过吉林省中华农业科技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