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增加农民收入 > 增收经验

上海:“生态经济”促崇明农家增收

日期: 2005-04-15 12:32 作者: 刘颖 倪红兵 来源:上海农业网 【字体: 打印本页

  今年崇明县环保投入将不低于全县增加值的6%,全县农村住户人均纯收入增长目标为6%。这两个“6%”表明,“生态经济”正促进崇明农家增收。

  生态农业是崇明发展的第一张生态经济牌。在崇明岛国家级绿色食品园区内,生长着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评为“放心米”的寒优湘晴,目前栽培面积超过16万亩,产品行销苏、浙、沪及闽、粤等地市场。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花菜生产基地,崇明岛内花菜面积逾10万亩。由于主要采取无公害的生产栽培技术,去年仅1个花菜生产专业合作社的年净利润就达35万元以上。利用长江口天然蟹苗的独特优势,1500余名崇明人将中华绒螯蟹养到岛外的46个湖泊中。全年河蟹总产量超万吨,产值8亿元,养蟹户的年收入占其家庭总收入的65%。

  根据生态岛的建设规划,崇明县将建设一批上规模的种养区:东部有5万亩无公害椰菜标准化规模种植区和3万亩崇明优质蟹种养殖区;中部将建一个10万亩的优质水稻生产区;西部则是5万亩优质水果规模化种植区。同时,万亩生态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出口农产品加工区、生态种源农业基地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建之中,2007年将基本建成并初具规模。

  “海岛添绿”是崇明亮出的另一张生态经济牌。到今年5月,崇明县林地面积将达20.3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预计崇明县今年造林面积将达到4.7万亩,这给林业养护带来巨大空间。由于平均每20亩公益林就需招聘1名林业养护工,今年崇明计划培训养护岗位1400余个,今后每年还将按公益林的建设面积,增设相应数量的养护岗位。据统计,从去年4月至本月底,崇明县将有近300名失地农民成为林业养护工,人均月收入近千元。今年,崇明县的造林施工单位还将在施工中优先使用当地因造林而失地的农民或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增加他们的收入。

  “农家乐”生态旅游,是崇明生态经济的第三张牌。作为上海“后花园”,崇明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资源优势,使“农家乐”充满自然风情。近年来,前卫村、瀛东村、绿港村里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改善环境。去年崇明“农家乐”共接待游客18.3万人,直接营收达1023万元,前卫村的农家接待户年均净收入1.5万元,多的更达3万—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