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增加农民收入 > 增收经验

广东珠海市斗门区农民减负增收记

日期: 2004-12-07 12:52 作者: 朱燕 叶良生 张冰群 来源:新华网广东频道 【字体: 打印本页

  为农民减负增收是今年广东珠海市委市政府的“十项民心工程”之一。时近年末,这项工程进展如何?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在珠海最主要的农业区斗门进行了采访。

  冬日艳阳下,田塍地头间、鱼塘农舍边,记者看到了农民们一张张笑脸,借用斗门区白蕉镇孖湾村农民何朝友夫妇的话说:“现在我们什么费都不用交了,种水稻赚的钱都是自己的。”

  “现在我们啥也不用交了”

  记者从珠海财政部门了解到:珠海自2003年7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教育附加费实行了一费制,特产税也取消了,全市农民负担人均由145元降到32元。从2004年7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免征农业税。全市农民每年再次减负885元,人均减负32元,目前农民实现了零税赋。

  斗门六乡的孖湾村有280多户家庭,全村1200多人,全都从事水稻种植,共有水稻田500多亩。何朝友夫妇承包了16亩水稻田,是纯粹的种粮户,村里大多是何家这样的农户。

  现在是农闲季节,我们来到何朝友的家里。何家的院子很小但挺干净,我们来到时,女主人在用房前屋后长的草绑制扫把,男主人在饲弄一箱刚买回来的蜜蜂。听说来了记者,老实巴交的夫妇俩一开始有点不知所措,慢慢的交谈,他们放松了,时时露出憨厚的笑容。

  何朝友说,免税前我们每亩每季要交100斤稻谷作为农业税,折合100到200多元吧。现在减了农业税,就等于我们每亩每年平均可多收入200多块钱。如果今年每亩水稻每年可收入860元,按16亩计,我们家今年种水稻就可有1.5万元收入了。

  何家有两个小孩,大的读初一,小的读五年级。女主人谈起小孩很高兴,因为他们都学习好,她说:“现在咱啥税也不用交了。以前我总是发愁交教育费和学费,现在教育费是一费制,每个小孩少交100元,我好高兴啊。”

  比起单种水稻的农民,那些水产养殖户和经济作物种植户得到的实惠更多。

  斗门区鹤洲北垦区的梁友胜今年特别开心,因为今年的气候又对香蕉的生产十分有利,香蕉大丰收。他说:“我们家种了40亩香蕉,以往每年收入有四五万元,今年减免了农业税和特产税,老天也作美,估计今年有8万多元的收入。”

  同在斗门区鹤洲北的水产养殖专业户邝炎洪则对记者一个劲地说:“感谢国家,感谢政府。”老邝一家5口人,6年前开始养殖水产,现在在斗门区鹤洲北承包了4千亩鱼塘,主要养殖青蟹、桂虾、鲈鱼、金古鱼等,虾蟹每亩产量超过1200斤。他说单单是取消农业特产税,他一年就少交了五六万元。“那不就等于我多赚了五六万?”老邝不无得意地说。

  “政府出钱帮我们挣钱”

  2004年市政府根据《农业法》有关规定,安排市农业专项资金比2003年增长12.6%。

  为保护农民生产和生活安全,市政府以预期的堤围防护费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1.66亿元用于西部地区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堤围管理中心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真正发挥水利工程设施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据了解,鹤洲北现在有蕉园1万亩,8户蕉农的30多亩蕉园已经在使用自动灌水。蕉农和蕉商都说,采用自动灌水后,香蕉的品质高,卖的价钱也高,而且亩产也有大幅度提高,平均每亩每年可多产1千斤。 吴锦坤就深深感到了水利的好处。吴家三兄弟原来是种蕉的农民现在从事的是将蕉农的蕉收来再运出去的生意。吴锦坤说:“我给斗门蕉起名叫恒顺牌,这个牌子现在已经是名牌了。斗门香蕉园的灌溉条件很不错,香蕉的亩产很高,香蕉也很靓,与进口蕉差别不大,平均可卖到批发价9毛一斤。”吴家下面有200多户蕉农,现在一天就有30吨香蕉运出销往外地,他们的恒顺牌香蕉销路很广,北京、上海、河北、山西、山东都有他的客户,还有一些出口俄罗斯。

  2002、2003年市财政共拨款60多万元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开设了养兔、养猪、蔬菜种植、淡水养殖、香蕉栽培、海水养殖等培训班,共培训农民6678人,并由农业专家命题统一考试,全市有3000多人通过考试获得绿色证书。今年继续实施以“绿色证书”为重点的“万人千证”培训计划,提高了农民的水产健康养殖、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

  蕉农梁友胜说,镇里时常邀请华南农业大学的教授前来讲课,教给我们如何用科学的方法种植香蕉,使我们的种蕉技术比以前提高了,设备也都先进了,香蕉的产量提高了,香蕉的品质也提升了档次,卖的价钱也高了。水产户邝炎洪也说:“我的鱼和虾都有绿色产品证书做保证,价钱就卖得好,出口到国外人家也放心。”

  “政府补贴,省了我们好多钱”

  记者从市财政局了解到,近三年来珠海已安排180万元用于对农民购置农机具进行补贴,提高粮食生产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今年在这方面的投入比往年又有增加。从2004年起,珠海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对全市水稻种植户,按每亩每年2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孖湾村村委主任李昔旁高兴地对记者说,这样我们的种粮成本就又降低了一些,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此外,从今年4月份起,农业用电从每度1元降到了每度0.61元,减价幅度达到四成。对于很多水产养殖农户来说,这是一个绝大的喜讯。

  白蕉镇新沙村全村510多户人口,全村2300多人,全部从事水产养殖。目前全村有3500亩鱼塘,其中鲈鱼有2000亩,养虾的有1000亩,基本上是销往北方的山东、青岛、南韩,也有一些销往港澳地区。吴炳生在村里承包了14亩鱼塘,用来养殖鲈鱼。他掰着手指给记者算账:“以前电费贵的时候,一个月电费就有2500元,现在电费降到0.61元,每月电费才1700元,每月差不多省了近千元。”

  斗门区白蕉镇新环村的苏桂朝带记者参观了他家的一个养虾棚,这个大棚里养的是越冬虾,比夏季的虾卖得价钱高出一倍。虾棚有六台增氧机和一台水泵,自从电费降价后,单电费一个月就可以少支出1000多元,因此老苏高兴地说:“搭一大棚虽然要1万多元,可是我不怕,电费那里都省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