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社旗县“良种工程”成为农民增收动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六月的河南省社旗县的广袤田野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社旗县兴隆镇夭庄村农民李家长喜滋滋地告诉笔者:“俺种了7亩多‘宛369’小麦,亩产在510公斤,再加上种粮直补和农业税下调3个百分点,今年我亩均增收近百元,这不俺们村我第一个带头来交纳农业税……”。据该县农技中心调查,今年全县63万亩小麦喜获丰收,亩均单产323.2公斤,其中最高田块亩产达到517公斤,总产达到2.04亿公斤,与前三年相比增产了25.42%,创建县以来最高单产。这是该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实施良种工程取得的显著成效。
社旗县是河南省粮食主产县,又是全国著名的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县,每年为国家提供优质商品粮6万吨。以往,由于种粮科技含量不高、再加上市场波动,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如何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牵动着该县决策者们的心。县委、县政府在多次组织涉农部门深入村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财政驱动、科技推动、龙头带动等措施,强力推广以郑麦9023、豫麦47、豫麦70和宛369为主的优质高产品种。今年,全县63万亩小麦中,优质麦面积达到50万亩,占全县麦播面积的80%,形成了以县农场为主,辐射太和、兴隆两个乡镇的优质麦生产基地。此外,桥头、晋庄、大冯营、兴隆、太和等五个优质麦生产重点乡镇,和其他乡镇的46个优质麦连片生产示范村也逐步加强。
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加快“良种工程”建设近年来,该县以项目为载体,先后争取到农业部“优质小麦高产品种推广”、社旗县“优质小杂粮生产基地建设”、“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李店镇3000亩节水灌溉”等项目20多个。新打机电配套井400眼,增加有效灌溉面积4万亩,增加高效益农田3万亩,大大提高了农民对粮食生产投入的积极性。同时,县里还对购买大型农机具进行了补贴,去年5月以来,全县新增加联合收割机28台,其他农业生产机械5240台,涌现出资产在1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28家,各种类型的农机联合体16家,各类型的农机作业队19个,使整个夏收基本实现机械化,让今年的三夏收割变短了。
开展技术服务加快良种推广在优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各级乡镇及科研人员积极为粮农产前当“向导”,产中当“保姆”,产后当“红娘”,从品种选购、土壤检测到生产管理技能、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实行全程服务和指导。县农业局组织10名中高级农技人员,深入村组和田间地头广泛宣传农业新技术,根据农时节令,印制和发放《小麦节本保优增效高产栽培新技术》、《优质小麦配方施肥技术》、《优质小麦病虫害防治新技术》等资料10多万份。同时,还先后举办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培训班34期,培训农民达8.8万多人次。他们还推广配方肥使用面积30多万亩,并在全县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严格实行“三禁止三提倡”:禁止使用有机磷农药,禁止过量施用化肥,禁止使用超标水源,提倡使用农家肥、提倡使用生物肥、提倡使用生物农药。
“良种工程”有效地提高了小麦单位面积效益。据县农业局、农技中心对170块麦田抽样调查,今年小麦平均亩穗数达到32.9万头,穗粒数27.5粒,千粒重42.1克,小麦单位面积效益大增。“良种工程”为加快优质粮食基地建设夯实了基础,同时,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备足了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