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羌红枣让农民增收
2003年新疆若羌县600万株优质品种红枣为农民增收立下了功劳。全县共产“楼兰”牌红枣90余万公斤,收入达480余万元,比上年增收17%。2003年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可望达到3090余元,比上年增收680余元。
该县红枣大户买买提·依明、郭凯等满脸笑意地对记者说,这些均获益于该县“提升红枣品质,增加红枣产值”的正确发展思路。自2000年以来,该县不仅着力引导各族农民拿出好地、好田种植红枣,作为致富之路,而且依托市场,千方百计引种灰枣、赞皇大枣、冬枣和异型红枣460多万株,构建成自治区最优干食红枣生产基地。同时,该县农林部门先后下派2000多人次的园艺技术人员,深入到村、户、园,义务帮助和指导农民对原有的100多万株劣质品种红枣进行改良和嫁接,基本实现了红枣种植品种优质化。
为提高各族农民科学种植红枣的整体素质,县农林部门编印了《若羌红枣生产栽培技术规程》等种植红枣实用科技教材,印发3万余份各类科技种植红枣材料,举办红枣科技种植培训班200多期,培训农民4万余人次。有关部门还自编自制了20多部红枣科技种植电教片,经常在县电视台播放。
该县在着力提升红枣品质上下功夫,优质灰枣、异型红枣、冬枣、赞皇大枣等每公斤出园价就高达25元,比上年增加了8元左右。尽管价格较高,但东南亚、港澳台以及深圳、广州、上海、武汉的客户,还是纷纷来电或来人求购。据该县楼兰红枣有限责任公司介绍,到去年11月底,该县所产的优质鲜枣和优质干枣,全部售完,无一库存。若羌县委书记张亚平对记者说:“目前区内、区外,把红枣列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的为数不少,如果单靠产量去抢市场,已不适合市场需求,也不能增加农民收入,惟有在提升红枣品质上狠做‘文章’。若羌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56元,今年比去年可增收680元。而在这增收的部分中,红枣产业就占200多元。”
摘自:2004.1.30.A2版《中国食品报》

提示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