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余姚市农民增收有新亮点
同样是香椿,浙江省余姚市的香椿每公斤却能卖到26元,比外地进来的贵1/3,还供不应求。香椿种植大户王卫国对记者说,这里的香椿卖得俏,今年最高价每公斤卖到60元。为什么?原来这里的香椿质量好,都是按照无公害农业标准进行生产的。 被农业部列为全国首批百个创建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县之一的浙江省余姚市,今年9月30日,以96分高分通过农业部创建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县验收组验收,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产业已成为该市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外向型农业、效益农业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12月13日,该市主抓农业的市委常委、副市长孙炬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余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已成气候、成规模、成效益,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预计今年全市农民人均增收5%以上,其中30%以上来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说起该市的无公害农产品,余姚市农林局长严忠苗如数家珍,大岚的茶叶、河姆渡的茭白、鹿亭和洪山的竹笋、三七市和大隐的香椿等,在无公害生产上已初具规模。其他诸如稻米、杨梅、蜜梨、榨菜、水产、蔬菜、高山西瓜和畜禽产品等等,各生产乡镇也都正在按照无公害标准进行生产。 今年是该市全面实施绿色无公害生产的第一年,本着市场牵动、科技先行、先易后难、由点到面、区域发展、规模推进的原则,该市先后从榨菜、茭白等主栽品种着手,制订了系列无公害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据介绍,目前该市已制定地方生产标准的农产品有榨菜、茭白、番鸭、白鹅、杨梅、茶叶、蜜梨、竹笋等17种。今年,市政府又投入10万元继续做其他大宗农产品(如辣椒、西瓜、芥菜等)以及传统农产品(如香椿)标准的制订;同时按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制订完善了12个绿色无公害生产操作规程,及6个主要农产品简单易懂模式栽培图4万份,使无公害的生产技术更易推广和应用。 规模基地建设是该市无公害农产品开发的又一重要途径。到目前为止,全市现有河姆渡茭白等10个市级万亩无公害基地,杭州湾大棚网上养禽两个特色基地;全市各乡镇均建立一个200亩的绿色无公害示范基地。据了解,该市从1999年起,每年安排150万元专项用于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生产标准制定、监测网络建设等技术推广和认证奖励。至此,全市已累计投入资金近700万元。目前全市已认定省级无公害基地10个,省级绿色农产品10个;铜钱桥、备得福、久久红榨菜等3个产品已获国家级绿色食品称号。 完善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是把农产品推向市场的必要手段。为配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该市农林局投入资金275万元启动检测中心的建设,7月份已开始正式运行。同时该市各乡镇以及各基地还确定专人,配备一台定性农残检测仪器,负责各地农产品生产过程及产品的监督检测。各农贸市场管理部门也将负责市场农产品的检测。 在余姚,谈起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无人不晓,连60多岁的老伯也张口就来。12月14日在朗霞镇,一位正在梨园内组织外来工移栽榨菜的老农告诉记者,他今年承包了400亩梨园,行间全都栽上了榨菜、包菜等无公害蔬菜,收入可观,一年下来预计可收入120万元,除去工本还净赚60多万元呢!河姆渡镇的无公害茭白,通过肥控、水控、光控、温控“四控”技术的应用,使上万亩的无公害茭白在浙江省以及上海市享有很高的声誉。据了解,今年该镇无公害茭白生产已推广到2.7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