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增加农民收入 > 增收经验

历城区:1.2万农户靠科技增收过亿元

日期: 2003-11-05 14:40 作者: 来源:山东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增收,还是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济南市历城区1.2万个科技示范户,在种植、养殖、加工各业中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增收过亿元。   历城区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发展农村生产力的第一要务,以农民的现代化推动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在开展现代化农民教育中,历城区努力实现“富脑袋”与“富口袋”良性互动,广大农民学科技、奔市场、求创业、讲文明的意识大大提高,一大批科技大户和经营能人脱颖而出,他们头脑灵活,思路开阔,学有一技之长,市场信息灵通,经营管理有方,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新门路首先掌握,成为群众致富路上赶超的榜样。对这些科技示范户、区、镇、村都全力扶持,让他们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有影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农业建设,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同时,历城区还把现代化农民教育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帮助农民掌握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知识、拉近农民和市场的距离。该区根据重大发展蔬菜、奶牛、花卉苗木、畜禽、林果五大主导产业的要求,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有的放矢地进行专题教育培训。年初至今已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700多期,接受培训的农民3万多人;自发组织各类农民专业技术研究会146个,全区大棚发展到6.7万个、9万亩,平原地区基本达到户均1个大棚;经济林达到40万亩,山区乡镇人均2亩果,奶牛存养量近万头,花卉苗木5000多亩,都市农业发展态势迅猛。   如今,大批农村科技带头人遍布于历城山区、平原和沿黄的15个乡镇中,其示范和推广农业适用技术计100多项。遥墙镇大杜家村赫赫有名的“蘑菇大王”杜长春,在自己致富的同时,通过办培训班将技术和菌种提供给本村和外村的农户,并就此带动起周围6个村建起大棚2000多个,面积4000多亩,引进开发的真姬菇、双孢菇、杏鲍菇等珍稀食用菌,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年销售收入500多万元,户均收入4000多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食用菌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花卉大王赵新刊近两年来种植苗木花卉400多亩,培育了蝴蝶兰、杜鹃、海棠、一品红等30多个品种,向市场提供鲜花40多万盆,实现收入200多万元。王舍人镇奶牛饲养户李元荣自养奶牛130多头,他合理配制饲料、科学喂养、精心管理,创出了1头奶牛日产70公斤牛奶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