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增加农民收入 > 政策措施

江西瑞昌着力促进农民增收

日期: 2005-01-11 16:19 作者: 来源:江西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打造“农字号”,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工业带农业;培育“庄园主”,发挥大户的科技示范带动作用,以大户带小户;兴起“商标热”,引导和扶持优势农产品注册商标,以品牌带流通。近年来,江西瑞昌市树立“大农业”观,引领农业向着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全市共有蔬菜5万亩,棉花5万亩,苎麻5.5万亩,山药2万亩,特种水产3.5万亩,特色果业7万亩,中药材1万亩。全年农民人均可望增收300元。

  瑞昌市引进外资、吸纳民资,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形成了“工业围绕农业办、农业瞄准工业干”的工农互动发展机制,解决了农民的“种啥难”。他们把当地的传统优势农产品包装成招商项目,引进资金,重点发展纺织、食品、药材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在黄金工业园专门规划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型企业示范园”,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促进形成产业群。目前,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副产品加工型企业18家,年产值近10亿元。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或“订单”的方式,有效带动农民生产。苎麻是瑞昌的传统优势农产品,曾获东南亚博览会优质奖。在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瑞昌最大市属国有企业麻纺总厂的倒闭,苎麻产量一落千丈。近年,由于麻纺总厂成功改制以及玫瑰、鸿泽等8家纺织企业的纷纭而至,企业以最低保护价的方式签订收购合同,农民种麻积极性高涨,种植面积一路上升,去年又扩种5000亩。

  在面向全市农民落实优惠政策,加强帮扶力度的同时,瑞昌市重点培育“庄园主”,通过领导挂点示范、发放支农贷款、组织结对帮扶、加强科技服务等,引导大户实行规模化、科技化种养,发挥“庄园主”的示范带动和科技辐射作用,解决农民的“种植难”,进而推进农业整体发展。目前,全市涌现出各类种养大户2000多个,他们的产值总和约占该市农业总产值的50%。为把列入全省20个知名优质农产品系列的山药做强做大,瑞昌市设立50万元的专项扶助基金,在南阳、横立山、桂林、高丰、白杨5个乡镇分别建成了千亩种植示范基地,每个基地派驻一名领导和一名科技特派员挂点服务,并与省农科院、省农大、江苏农机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经常邀请专家来实地指导。在基地这一“大庄主”的带动下,全市涌现百亩以上“小庄主”60余个,山药种植总面积达2万亩,年产量2万余吨,年产值超亿元。

  瑞昌市还着力解决农产品“销售难”,在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大力引导和扶持优势农产品注册商标,兴起了“商标热”。“独一支”牌山药、“横立山”牌蔬菜、“庐山香”牌猕猴桃、“依农”牌食品……一批农产品注册商标后,打出了品牌,登上了各大都市的货架。山头乡横立山,是我省唯一的一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其高山反季节蔬菜属纯绿色,质量一流,却遭遇“卖难”。近年注册“横立山”牌商标后,柳暗花明又一村,销售空前“跑火”,规模不断壮大,全乡共有4000亩辣椒、2500亩山药、1万亩香椿、蕨菜、马兰等野生蔬菜。仅此一项,当地农民人均年可增收百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