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增加农民收入 > 政策措施

河南西平县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拓宽农民致富增收路

日期: 2004-11-10 11:17 作者: 郭莉 来源:郑州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如何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拓宽农民致富增收路?河南西平县的做法是:结构调整增效益,畜禽饲养创特色,劳务输出开渠道,项目建设筑平台。仅今年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就达1693元,同比增长11.5%。结构调整增效益。该县立足种植业的传统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引导农民进行结构调整,力求土地效益的最大化。他们把“9023”优质专用小麦的推广作为农民增收的“一号工程”来抓,使种植面积迅速扩展到70万亩,产品俏销国内外且供不应求,每年为农民增收近2000万元。该县也因此被评为全国优质小麦“出口基地县”、“生产先进县”。

  与此同时,该县大力发展瓜菜林果、食用菌、烟叶药材的种植,粮经比例达到64。以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面积发展到54万亩,金针菇、双孢菇等食用菌发展到700万袋。农民人均蔬菜收入就达264元。畜禽饲养创特色。饲养业一向是西平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近年来,西平县采取政府促动、龙头带动、科技推动、市场拉动等得力措施,扩大饲养规模,培育特色创品牌,加快畜牧产业化步伐。目前,西平县已成为全省闻名的“绿色生猪生产基地县”,拥有中原最大的兔毛交易市场,饲养专业村发展到80个,饲养专业户1.8万户,畜牧业年产值12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达1620元。劳务输出开渠道。他们在深圳、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建立了10多个劳动用工基地,与当地多家大型企业签订了常年用工合同。该县还积极开展“订单式”劳务输出,对外出务工农民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增强其“淘金”本领,同时对外出务工农民进行跟踪服务,随时帮助他们解决务工中出现的问题纠纷,维护其合法权益。目前,该县外出务工农民超过13万人,务工年总收入9亿元以上,被确定为“全国劳动力就业试点县”、“河南省对外劳务输出基地县”。农民务工收入又回流反哺农业,也有力地推动了农牧业的发展。项目建设筑平台。项目建设不仅是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龙头和载体,更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搭建了广阔的平台。该县通过东西合作、招商引资及培育本地民营经济等方式,使项目建设市场遍地生花。今年上半年,全县共实施项目111个,完成投资额2.75亿元,既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又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提供了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