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推广“三避技术”增收三千万
去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农业部门积极在农业生产中推广“三避“技术,采取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搞好培训,抓好产业化发展示范基地建设等措施,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全年农作物累计推广“三避“技术应用10.942万亩,累计增收3636万元。
农作物避雨、避寒、避晒“三避”技术,是指采取一定的人工简易实用设施,配套适当的技术手段,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对影响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不良环境条件加以克服,充分、合理和科学利用温、光、水条件,达到防病虫、防污染、防灾害的目的,实现生态、优质、高产、高效目标的现代农业技术集成。是我区农业科技人员总结出来的一套实用的综合配套增产新技术,也是“十一五”广西农业厅重点推广的技术之一。
去年以来,桂平市农业部门大胆探索,先后在优质水稻、甘蔗、水果、花卉、食用菌和蔬菜、马铃薯、甜(西)生产上推广“三避”技术,为了加快此项新技术推广,该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市上下各级充分认识推广“三避”技术,特别是针对本市作为农业大市,自然灾害繁发,农业生产极不稳认定的状况,进一步增强推广“三避”技术对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打造农业名优品牌,增加农民收入。增加“三避”技术推广的投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等配套建设,建立示范样板,促进了全市“三避”技术推广的发展。
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基础,以产业化发展形式搞好“三避”技术示范建设。去年以来,该市按照建立发展高效农业,带动农民增收的目标,以石咀小汶农业科技示范园、龙门亚热带示范场、市农业局以及特色优势农业企业为基础,建立“三避”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广泛开展“三避”技术产业化示范,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桂平市威隆蔬果科技有限公司在石咀小汶示范园建立了300亩简易大棚的甜(西)瓜生产基地,引进日本金冠密香瓜、日本黄福西瓜、韩国西瓜、新疆哈密瓜、澳大利亚金莫南瓜、台湾东升南瓜、蔬菜等60多个,其中金冠蜜香瓜为主栽品种,示范园内的温室大棚全部采用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效益十分显著。金冠蜜香瓜的一般亩产3000-3500斤,产值8000元/造,西瓜亩产一般8000斤,产值8000元以上,一年可种植三造甜(西)瓜,每亩年产值2.4万元左右。去年冬,该公司利用部分大棚甜(西)瓜收获后的冬闲季节,发展荷兰娃娃菜(小白菜)生产,娃娃菜生育期约45天左右,利用冬季可以种植两造,每亩简易大棚平均每造亩产娃娃菜2500公斤,连种两造,平均亩产5000公斤,按照每公斤市场0.7元计,亩产值3500元,扣除人工成本,亩纯收益在2000元以上。示范园采用“三避”技术种植的娃娃菜面积近100亩,总产量可达到50万公斤,产值达到35万元。在示范园的带动下,周连群众发展大棚种植瓜果达到了200亩,人均实现增收500元以上。
地处该市的蒙圩镇龙门的广西亚热带名优水果实验示范场,积极推广水果套袋技术,经济效益十分明显。该场在甜杨桃、台湾珍珠石榴以及部分大青枣推广了套袋技术,不仅防雨防晒,而且对水果蛀蒂虫和果实蝇的防治效果达到了90%以上,产量提高20%以上,而且外观好,产品提升一个等次以上。
广西金田糖业公司积极扶持农民发展地膜甘蔗生产,采取预付蔗种、地膜与农民签订合同保价收购的形式鼓励农民大种甘蔗,使该市冬春植蔗的地膜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使每亩甘蔗普遍增产0.5-1吨左右,效益非常明显。
该市农业部门还在冬种马铃薯生产中大力推广“三避”技术,分别在石咀旺龙村、社坡镇加惠村建立了千亩连片,在石龙福平村、蒙圩官桥村建立五百亩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示范样板,大力引进夏波蒂、费乌瑞它、新米拉等适销对路的脱毒马铃薯新品种,取得了成功。平均亩产达到了1000公斤,产值900元,示范点冬种马铃薯人均纯收达到了200元。
农业企业和各级农业技术部门的参与,使该市“三避”技术产业化示范区成为“三避”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市场与农民连接的纽带,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带动周边地区“三避”技术的推广和传统农业的改造提升,也促进了农业企业的发展。
突出重点,采取“三个结合”加快“三避”技术推广应用。去年以来,该市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突出重点,发挥优势,采取“三个结合”,极大地促进了“三避”技术的推广步伐。一是把“三避”技术推广与农业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结合起来,突出特色,抓好以优质稻、水果、高效甜(西)瓜以及食用菌、花卉、蔬菜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优势产业应用“三避”技术面积占全市“三避”技术推广面积的80%以上。其中早稻采用农膜覆盖防寒育秧面积达到了3.825万亩,占早稻育秧面积的85%。冬种马铃薯采用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2.55万亩,占冬种马铃薯面积的31.1%;二是把“三避”技术与水稻的防寒育秧技术、免耕栽培技术、壮秧剂的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生产技术、生态农业技术以及防灾避灾等综合配套增产技术结合起来,通过把这些技术组装配套,促进了“三避”技术推广的发展。如在优质水稻生产中,通过早稻防寒育秧,提早了育秧季节,防止了烂秧。同时,通过开展“稻-灯-鸭”等生态免耕技术,促进了优质稻增产增效。据调查,去年“稻-灯-鸭”等生态免耕技术每亩节支增收达到了100多元;三是把“三避”技术推广与农业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建立高效作物示范样板。威隆蔬果公司、金田糖业公司、前进花木公司等一批农业企业积极参与“三避”技术推广。前进花木公司由于采用“三避“技术,花木质量好,受到了外商的青睐,其棕竹等花木出口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全年出口量达到了46万美元,成为了广西花木出口的龙头老大。
抓好技术培训,加快“三避”新技术的推广。去年该市农业部门组织广大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三避”技术培训,推广先进实用“三避”技术,市农业局抽调机关、专业技术站人员三十多人,组成13个技术小组,分片下到乡镇开展技术指导工作,重点抓好水稻防寒育秧、冬种免耕马铃薯、水果套袋、设施农业载栽培等综合增产技术。市农业局余伟红局长亲自带领技术小组下到有关乡镇村队农户,常常利用晚上群众空闲时间、农民休息时间,带资料、带药物上门培训,通过播放VCD、现场授课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农民群众踊跃参与。全年开展“三避”技术培训850多期,培训干部群众5万多人次。
搞好技术攻关探索,不断完善“三避”技术应用。该市在推广“三避”技术应用中,在抓好大宗作物“三避”技术应用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完善“三避”技术的应用面。如威隆公司利用设施大棚冬季发展娃娃菜生产,取得了冬季生产两造蔬菜的好效益。官桥蔬菜协会以在去年6月洪水过后蔬菜淡季,利用遮阳网覆盖种植500多亩次小白菜类的小苗菜生产,亩产值达1000多元。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石咀镇农业服务中心在该镇旺龙开展稻草覆盖免耕马铃薯加盖农膜的示范试验,也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平均亩产比非盖膜区增产30%以上。水果部门还在龙眼、荔枝上开展水果套袋试验,为大面积推广“三避”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增加投入,为“三避”技术推广提供有力保障。在农业生产中,该市财政、企业、能人和农业部门积极筹集经费,确保“三避”技术的示范推广。市财政部门积极支持“三避”技术推广工作,每年从农业科技三项经费中划拨出20多万元专款支持小汶示范园设施栽培示范工作。据统计,全市“三避”技术推广投入累计达到了1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