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东宁县三岔口镇泡子沿村年劳务收入731万元
泡子沿村是东宁县三岔口朝鲜族镇的汉族村之一,全村人口2360人,劳动力1080人。截止目前,全村共转移劳动力748人,占69%,其中向俄罗斯、韩国转移280人,占转移总数的37%,年劳务收入731万元,仅此一项人均收入就达到1900余元,劳务输出使泡子沿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和文明村。
泡子沿村地处城边,距东宁口岸4公里,全村有耕地12000亩,应该说,无论是资源还是地缘都具备一定的优势,过去村民始终抱着“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陈旧观念,就靠承包到户的那几亩耕地过日子。针对这种情况,村两委班子经过反复研究,确定了依托口岸和城边优势,深挖人力资源,做活劳务经济的思路,决定把打工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
村委会认识到村民不愿走出家门,关键是没有看到实惠。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2000年,村委会首先选派民兵连长管洪彬到俄罗斯包地种起了蔬菜,当年就收入3万多元,这在当时可是不少的收入;村民袭祝江到俄罗斯经营废旧机床,年收入超过50万元;村民张利等2人到韩国在建筑行业打工,人均年收入15万元以上。看到他们赚到了钱,村民的眼睛亮了起来,一些村民开始纷纷走出家门,走上务工致富之路。
为把"打工经济"这一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泡子沿村委会积极采取措施:一是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信息服务,为村民找工作;二是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引导、扶持、保护村民转移。消除阻碍劳动力转移各种门槛,如土地流转、子女入学、贷款等方面,对资金不足的转移村民,村干部无偿为其担保,向农行或信用社贷款帮助他们出去打工;三是大力开展培训,提高村民的就业能力。与用工单位广泛协作,对其聘用人员开展技能、引导性培训。举办黑木耳栽培、电工、土木工程、俄语等专业培训班15期,村民600多人次受到培训。
目前,全村靠打工每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达到了87家,年收入在l万元以上的有150家。打工经济逐渐成为泡子沿村富民兴村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