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增加农民收入 > 各地动态

山东蒙阴县拓宽增收渠道 千方百计促民增收

日期: 2006-01-19 00:00 作者: 梁霞 来源:山东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2005年蒙阴县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蒙阴县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预计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06元,比去年增加581元,增长18.6%。

   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花生、黄烟、瓜菜等高效经济作物总面积达21.07万亩,比去年增长0.8%。林果业进一步壮大。全县果园面积已达65万亩,其中苹果18万亩,桃30万亩,板栗12万亩,其他杂果5万亩。30万亩绿色无公害果品基地建设顺利通过农业部验收,并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果品十强县”。全县果品总产量达到13.17亿斤,产值13亿元。三是中药材生产发展迅速。积极推进中药材致富工程,组织科技人员到乡镇、村宣传发动,制定发展规划,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五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坦埠镇、岱崮镇、联城乡重点发展秸梗、黄芪;高都镇、野店镇重点发展徐长卿;蒙阴镇、桃墟镇、垛庄镇重点发展丹参;联城乡、蒙阴镇重点发展金银花;蒙阴镇重点养蝎。全县已发展种植中药材3.2万亩,种植品种20多个,规模种植大户6000余户。养殖业稳步发展。大力发展高效大棚肉鸡、肉鸭养殖,全县大棚肉鸡发展近500棚,肉鸭大棚100余个,新上肉鸭加工厂3处。发展畜牧养殖合作社230个,养殖小区养殖基地86处,专业村268个,规模养殖户4835户,全县畜禽存栏量895万头(只);发展水产养殖面积7.82万亩,实现水产品总产量13090吨、水产品总产值1.0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比增长2%、3.7%、10.7%。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积极实施农村沼气国债项目。该项目总投资635.35万元,其中国家补贴194万元,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一池三改”成品户100户,浇筑新型沼气池250个,动工开挖沼气池达到300多个。全面加强水利建设。一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继续加强,全县共开工各类工程项目705处,投入资金6526万元,增加蓄水能力70.4万立方米,增加水土保持面积1.8万平方公里。二是搞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三是积极开展河道治理。五是搞好人畜饮水工程。千村饮水解困工程已全部完成,并通过验收,共解决了298个自然村的62030人的饮水困难,完成投资1500万元。六是扎实做好防汛工作。在今年雨量大、局部强降雨多的情况下,全县没有出现大的险情,一般性灾害也降到了最低程度。七是粮援项目工程管理得到加强。对5处有故障的饮水工程进行了维修,对3处老工程进行了改造。

   搞好扶贫开发。总面积6000亩的旧寨莫庄流域土地治理项目已完成,总投资334万元;扁桃绿色产业化开发项目已完成,总投资260万元;蒙阴镇和野店镇的扶贫项目扫尾工作,完成投资1215万元,已通过省、市验收;争取上级扶持资金177万元,对3个缺乏生存条件的山顶村实施了搬迁。

  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合作社。全县新建合作社1200个,目前,共有450个村10.3万农户组建了2000多个合作社,占全部行政村的98%,占总农户数的74%。加入合作社的成员,户均增收269元。合作社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继2004年承担实施了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转移培训3000人的任务后,该项目今年继续在我县实施,承担示范性培训任务2000人,国家投入资金24万元,现已全部完成转移培训任务,带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万余人。三是加强果品销售。成立了果品销售领导小组和果品销售服务队,积极为果农牵线搭桥,为客商提供全方位服务,有效地促进了全县果品的顺利销售。四是抓好科技兴农。大力实施良种工程,引进示范粮、油、瓜菜新品种30多个,推广适合我县的品种16个,良种覆盖率保持100%。继续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加强实用技术培训,目前已办培训班90多期,培训人员8000余人次,发放光盘、明白纸20多万份,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

   深入落实农村政策。扎实开展了粮食直补工作;加强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签订了《减负责任书》。2005年全县减负总额1534.32万元,农民人均减负33.65元。是全市农民负担案件发生最少的县;开展农村土地延包扫尾和土地承包问题的整改完善工作,对未完成土地延包的村,制定了延包方案;对二轮延包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措施,严格按政策规定进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