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跨省劳务输出人数5年翻番 收入超450亿元
我省沿海发达地区劳务输出基地建设迈出新步伐。记者1月11日从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获悉,2005年全省跨省劳务输出达到541.4万人,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加38.8万人,比2000年增加281万人,增长108%,5年间跨省劳务输出人数翻了一番多。据测算,去年全省跨省劳务收入总额超过450亿元。
统计显示,去年,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我省跨省劳务输出的主体,达到435.8万人,占输出总人数的80.5%,比上年增加27.8万人,比2000年增加253.7万人。省就业局负责人介绍,2005年我省跨省劳务输出呈现4大新特点。
——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全省有组织输出达165万人,比上年增加35.5万人,比2000年增加111.2万人,增长207%。
——劳务输出流向开始发生变化。“珠三角”、“长三角”和闽东南地区仍为输出人员的首选,其中在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的输出人数达到432.6万,占到总数的80%。流向“长三角”的人数比上年增加12万人,流向“珠三角”的人数比上年增加8万人,出现由“珠三角”向“长三角”转移的态势。
——输出前受培训人数明显增加。全年输出前接受培训人数达46.5万,同比增加2.3万,与2000年比增加29.5万,增长174%,劳务输出人员素质明显提高。
——“江西劳务品牌”逐渐打响。近年来,通过实施劳务输出(入)基地建设,打造了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江西劳务品牌”。北京的“吉安菜帮”、深圳的“姚圩洗车”、上海的“广丰挖掘”、“宜春焊工”,以及临川的“建筑”、资溪的“面包”、安义的“铝合金”、九江的“海员”等知名品牌叫响大江南北。
按照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城镇下岗职工、院校毕业生等不同人员平均收入水平分类测算,2005年,全省跨省劳务收入总额超过450亿元,“输出一人,致富全家”,劳务收入不仅为我省农村家庭脱贫致富作出重要贡献,而且为我省经济发展带来强大的资金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