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增加农民收入 > 各地动态

京郊农民人均纯收入近八千

日期: 2005-12-27 00:00 作者: 贺岩 王娜 来源:北京城乡经济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我家现在有11间民俗小木屋、两间石材别墅和一间民俗小竹屋,每天可以接纳100多名游客。”房山区十渡镇九渡村村民刘俊杰说起当地农户办上民俗游、水边架起高架桥的巨大变化,连称“自己这个土生土长的村民也认不得家了”,从2001年到今年,他家年收入翻了一番,达到20万至30万元。

  如刘俊杰一样,越来越多的农民腰包变得鼓起来,来自市发改委的消息说,“十五”期间,本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预计2005年将达到7850元,年均实际增长9.9%,比2000年增长1.7倍。

  世世代代住破瓦房的农民几乎转眼就住上了现代化的小洋楼,在北京的新版图上拥有了自己的门牌号码;都市农庄里七成客都是城里人——周五去,周日归,去郊区的路他们再也不用看地图;2004年,政府取消了各种农业赋税,靠天吃饭的村民从明年起也能按规定领养老金了,于是想起了出门旅游,家中就多了一张全国地图;房山的柿子、平谷的大桃、门头沟的梨今年首次集体出国门,6个昌平产的苹果在泰国竟然卖了900多泰铢(合200元人民币)——再新的版图也画不尽北京农民发展的路……

  首都的农村作为首都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的主要空间,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生态日益改善,人民生活富裕程度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十五”时期各项计划目标顺利完成,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框架初步确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延庆:40%县城变公园

  11月,延庆县城的第七个公园----百泉公园竣工,县城内的公园面积达到约400公顷,占县城面积的近40%;绿地达到615.44公顷,占县城面积的60.9%。李为民大爷告诉记者:“延庆县城四面八方都有公园。整天被绿地围着,就是给城里的房子俺也不搬!”

  昌平:不出村买到放心药

  据市药监局昌平分局介绍,流村镇从4月起在各村推行药品统一配送体系,各个村级卫生室统一进货渠道,彻底杜绝了以前村级药品销售点经常查出假冒药品的现象。村民薛旭日高兴地说:“不出村就可以放心地在村卫生室里买到三四百种常用药品。”目前,全部郊区县实现了镇镇建药店,共有药店777个。

  门头沟:国道变彩叶观赏区

  据田军介绍,今年市里投资3000万元在门头沟启动了“生态修复重点科技示范工程”,门头沟随即启动了区内108、109国道两旁裸露山体的绿化修复工程,经过两年时间,国道边将形成五彩的百里风景线。

  “十五”期间,全市建立了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山民变“靠山吃山”为“养山就业”,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十渡景区:3.5亿元修高架桥

  今年,十渡景区投资3.5亿元实施路桥建设工程,首座高架桥已建设完成,七渡、九渡两座高架桥正在施工中,将于明年“五一”前竣工,从而结束十渡因涨水漫桥造成交通中断的历史。刘俊杰望着自家新盖的11间民俗小木屋和两栋石头小别墅说:“路修好了,游客不断线了,我们的日子就会更红火!”

  大兴:农民培训政府买单

  3年前,大兴在全市首次提出:“凡第一次参加培训的农民,按照人均6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经过培训,张俊玲找到了新工作,每月能挣2000多元。到今年,大兴确定的“三年两万培训工程”已圆满完成,实现就业15400人,就业率达到70%。

  平谷:光棍们走起桃花运

  今年全市启动13个旧村改造试点工程进展顺利。王忠9月刚住进改造建起的两层小洋楼,11月就娶了媳妇。无独有偶,村里另外两个光棍汉兄弟陶宝来、陶海迢也在住进小洋楼后同时订婚,就等着结婚入洞房了。乡亲们说,玻璃台村民住上了67栋太阳能供暖的小别墅,连光棍汉都走起了桃花运。

  怀柔:

  “北极乡”建远程网校

  北京最北部的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常被称作“北极乡”,这里的农民也可以上网校学电脑了。彭明才告诉记者,肉鸡养殖户陈有记通过网络学习饲养知识并实现致富,让其他养殖户惊羡不已。截至目前,去年投资60万元建起的农民网校已培训农民1200余人。

  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圈

  根据北京大都市及其延伸地带不同地域的资源状况和功能特点,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总体发展布局可以概括为五个发展圈。

  合作农业发展圈:以与外埠基地横向联系为主。

  山区生态涵养发展圈:以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为主。

  城市农业发展圈:以景观农业和会展农业为主。

  远郊平原农业发展圈:以规模化的产品农业和加工农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