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本溪大东沟农民养参增收300万
步入寒冬的桓仁满族自治县大东沟参茸场,50岁的张代国坐在今年新建的120 平方米的彩钢暖气房里正翻阅着大女儿从北京师范大学寄回的家书。张代国对记者说:“退回十年,就连做梦也不敢想能住这么好的房子,还能供起女儿读研究生。如今这一切竟成了现实。”今年,张代国在林下种植的野山参又给他带来5万元的效益,像老张这样靠林下参特色产业发家的农民在大东沟并不少见,据统计,仅2005年林下参产业就为大东沟农民带来了300余万元的收益,人均增收超过3000元。
居住在大东沟参茸场的1090名农民人均耕地不足一亩,但他们凭借该地区丰富的山林资源及独特的区域优势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发展起了帘参产业。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里帘参种植已超过3000亩,成为全县最大的帘参种植基地,百姓的日子也随之红火起来。然而丰厚效益的背后却是森林覆盖率的锐减。为此,他们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便开始将损林严重的帘参产业向纯绿色的林下种植野山参产业发展。为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场实行“投资+农户”的发展模式,使得此项绿色产业在大东沟得以迅猛发展。到90年代末期,该地区林下参已达到“片连片,参挨参”的程度;去年林下参的种植面积已超过1.4万亩,累计收入超过2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