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养狐能手史小芹带动50多户农民养殖致富
平山县苏家庄村“养狐能手”史小芹,自己发了家,还带动50多户农民养殖致富。说起她的经历,谁都说她创业真是不容易。
史小芹是位不安于现状的农家妇女。夫妻俩曾起早贪黑炸过八年的油果子,每天20来元的纯利润,当时令乡亲们很是羡慕。可是,史小芹并不满足。1993年,当山村养狐、养貉时兴之初,史小芹做通了丈夫的工作,倾其家中所有积蓄,踏上了让她奋斗、让她落泪,又让她感到欣慰的特种养殖之路。
养殖不像炸油果那样简单。史小芹创业刚起步就栽了个大跟头。因为不懂技术、没有市场经验,再加上蓝狐市场持续低迷,特种养殖户相继陷入困境。1995年,她家的蓝狐和貉子死的死、伤的伤,近4万元的家底儿全赔了进去。赔了钱的养殖户开始转行,丈夫也劝史小芹赶快放弃。经过反复考虑,史小芹擦干眼泪,最终她选择了“坚持下去”。因为她相信,水有涨起涨落时,蓝狐价格终究也会涨起来。
创业难,要从跌倒的逆境中爬起来更难。一只蓝狐从喂养到剥皮的成本是100元,貉子是80元。为节约开支,史小芹四处学习养殖技术,每天熬两锅粥、煮一堆鸭架子,拌着喂养蓝狐。史小芹的养殖技术一天天在提高,她饲养的蓝狐个个长得毛皮光亮。
机遇总是垂青于有韧性和勤奋的人。到1997年,蓝狐毛皮价格上涨并进入旺销期。史小芹家的养殖存栏已成为全乡最大的一家,不用出门,辛集、肃宁、正定等地的客商便会慕名来收购。她的养殖效益芝麻开花节节高,年收入10万多元。
看到史小芹成功了,更多的人纷纷开始效仿。如今史小芹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人。她为乡亲们调种、传授养殖经验、代销毛皮,家中的电话几乎成了“养狐技术咨询热线”。永不满足的史小芹越来越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