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增加农民收入 > 各地动态

辽宁:无公害生产架起致富桥盖州果农今年增收1.4亿元

日期: 2005-12-07 00:00 作者: 来源:辽宁金农网 【字体: 打印本页

  12月2日,在盖州市二台乡牌坊店村采访时,果农张玉歧高兴地对记者说:“今年我家500棵红富士果树产出了14吨苹果,由于是套袋的绿色苹果,到11月初就全卖光了,每公斤卖3元。这种套袋苹果粉红粉红的,每公斤比不套袋的增收6角钱,我一下子就增收了七八千元啊!”

  盖州市农委领导介绍,盖州是全国闻名的水果之乡。2001年盖州被列为全国首批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2004年在省有关部门指导下,完成了对全市耕地的环评工作,认定其各项指标均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今年,全市有7个乡镇的8个水果品种通过了国家指定部门进行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新增无公害水果生产面积10万亩,全市45万亩果树全部实现了无公害生产。市果业协会下设的21个乡镇果业协会全力组织果农,在水果无公害生产基础上向更高标准的绿色水果生产方向发展。这些基础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好评,进而得到了国家拨给的200万元资金,作为对农民实施水果套袋的补贴,一举推动全市完成水果套袋5亿只,比上年增加2亿只。盖州市农委主任钟天章向记者介绍:“今年全市36.5万吨水果到11月中旬就全部售完,这是多年没有过的大好形势。今年全市果农增收额高达1.4亿元,其中仅10万吨红富士套袋苹果一项,就为果农增收6000万元。增收的关键就在于水果品质有了普遍提高,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在二台乡二台农场,场长吕永文说:“今年农场苹果大丰收,3万吨红富士当中有2万吨为优质果,平均果重400克,都通过订单出口。”据介绍,盖州推广无公害和绿色水果生产的适用技术包括人工授粉、壁蜂授粉、稀花稀果、果实套袋、配方施肥、穴贮肥水、摘叶转果等22项。记者走进太阳升乡何屯村,得知村里的“绿色苹果销售大王”王宝林已经前往俄罗斯进行贸易结算,他组织苹果出口的数量达3万吨,占今年全市水果出口量的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