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增加农民收入 > 各地动态

内蒙古:五原农民腰包渐鼓 市场、企业景象火热

日期: 2005-11-21 00:00 作者: 来源:内蒙古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2005年,靠着政策好、价格高、人努力、天帮忙,五原县农业全面丰收。流通活了,协会忙了,农民乐了,企业笑了。五原县依托自己的优势,将种植、加工、流通有机结合,实现着经济良性发展。

  秋季的五原农村,囤满粮丰的农家院流淌的是丰收的欢笑。五原县以“为工而种、为市而种、为加而种”为目标,农业迈出了新步伐,在农民腰包渐鼓的同时,五原县的市场、企业也是一片火热的景象。

  丰收之后看加工

  塔尔湖镇春光一队的赵建国喜上眉梢:工厂建到了家门口,种番茄不愁卖、收入高,3亩番茄卖了5000多元,村里没种番茄的人,现在都很后悔。

  在富源番茄公司,成品番茄桶酱不断被卡车运出。企业已进入销售旺季,今年生产的番茄酱主要销往俄罗斯及中东国家,生产的2.5万吨番茄酱现已卖出两万吨,产品受到国外商家的好评。

  今年五原县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大力引进龙头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在2004年引进富源公司的基础上,又引进天义、达蒙菲两个番茄加工企业,全县日加工番茄达8650吨,今年三个企业共收购原料27.5万吨,加工番茄酱达3.94万吨。按每亩纯收入1000元计算,全县20万农民仅番茄一项人均纯收入370元以上。

  为了让更多的农民成为工厂的“产业工人”,最近,五原县又引进新疆中基公司,2006年拟新建3个番茄加工厂,年加工番茄能力将达110万吨,种植面积将达到22万亩。龙头企业的引进,有力地拉动了GDP和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2005年预计番茄一项可实现财政收入1500万元以上。

  在发展红色产业的同时,五原县大力扶持葵花炒货、面粉加工、油脂等企业。真心食品、潘胖、玉林、美中达等炒货企业使每年将近1亿斤食葵就地加工转化增值。目前,五原县已形成三大工业园区,建设规模以上涉农涉牧龙头企业56个,落实订单农业80万亩,通过龙头企业的加工,广大农民的农产品有了销路,送进了工厂,真正实现了农民、企业、政府三赢。

  透过市场看流通

  这几天的鸿鼎农贸市场人潮涌动、车流如织。全国各地的客商、市内外的流通商贩,都在这里把握着商机。市场负责人王大英说,鸿鼎农贸市场年交易量达5亿斤,农产品销往上海、江西、广东等地,年交易额可创12亿元。

  现在正是鸿鼎市场的流通旺季,一天就有近500辆大小车的流量,而且带动了一批农用车收购队伍。原什巴乡农民撖胜杰现在靠一辆农用三轮车跑收购,他的货全部在鸿鼎市场交售,一年下来能收入近5万元。

  目前,全县已有各类大中型专业市场20多个,经纪人达3000多人,参与流通的农民达两万余人,形成了城乡联动、内购外销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与此同时,各乡镇也立足产业规划,突出特色,根据实际构建市场。熊万库蜜瓜市场、复兴天龙蜜瓜市场、胜丰镇堰安和桥瓜市场、联合五社瓜菜批发市场都在源源不断地将农副产品销出去。

  塔尔湖镇有5个交通出入口,镇里依托交通优势,规划建设东、西、北3个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每年葵花及各种瓜子的流通量在5000万斤以上。

  农企双赢话协会

  城南乡明丰六社的农民赵凤亭今年种了15亩番茄,收入了两万多元。他说,能收入这么多,番茄协会帮了大忙。

  今年以来,五原县加强了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的建设,先后组建了番茄、蓖麻、蜜瓜、奶牛、养羊、葵花流通六大县级专业协会。目前,全县共有县乡村各级各类农民专业技术协会324个,这些协会上为企业搞服务,下领农民闯市场,直接落实订单种植面积达80万亩,带动全县36000多农户。

  五原县番茄协会会长刘福刚说,协会落实种植面积、提供科技服务、组织生产销售,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了农户与企业的对接,促进了番茄等产业的健康发展。

  复兴镇顺利村农民苏占年种了25亩蜜瓜卖了7万元。他说,镇里建起了市场,协会服务又周到,村里的蜜瓜户收入都不错。

  据了解,今年以来,蜜瓜协会在充分掌握市场行情的基础上,适当发展种植面积,协调建设销售市场,全县落实种植面积4.6万亩。由于市场带动和协会组织有力,今年的蜜瓜价格一路攀升,最高时每斤卖到0.8元,亩均效益达2000元。复兴镇顺利村全村户均种植在10亩以上,平均每户收入在两万元以上。

  农闲季节话打工

  往年,颗粒归仓,秋浇过后,五原的农民大多守着热炕头过冬。可近日在五原鸿鼎农贸市场,记者却看到另一番景象,许多进城的农民在这里装包、过秤、筛选葵花。

  据统计,从每年的6月到来年元月,仅鸿鼎农贸市场每天打工的农民就有3000余人,而他们在这里打工的纯收入均在5000元以上。

  美林乡五星三社农民沈区平说,今年,地里所有的庄户都丰收了,人们手里有钱了,但也不能坐吃山空,哥几个一合计,又来鸿鼎合伙打工,到过年每人至少也能打闹六、七千块钱,这光景就得靠人勤快点刨闹。

  城南乡义丰六社农民李刚说,自己有空就出来打工,现在他们9个人一伙,从筛葵花到装车一条龙作业,每天每人至少也能拿到90元左右,从8月干到第二年1月最少也能收入一万四五,顶一户普通人家一年地里的收入,村里基本上看不见大男人们摇出来、摆进去,都进城打工了。

  目前,全县有7000多名农民在城里打工,务工年人均收入达5743元,勤劳的五原农民正在用实际行动改变着自己传统的生活方式,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