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察右中旗红萝卜成为带动增收的富民产业
10月26日,记者来到察右中旗乌素图镇红萝卜交易市场采访,没想到却来晚了,市场里已是空空荡荡。原来今年红萝卜上市较往年提早,并且销售异常火爆,在10月中旬就已全部出售到外地。难怪连科布尔镇的居民都说,今年吃不上脆嫩的红萝卜了。
没看到往年热闹的销售场面,在市场里却遇见了红萝卜种植大户张四清,他正在擦洗着刚刚买回来的“菲亚特”小轿车。记者提出采访他,他便很热情地把我们领到了家里。张四清的家是一套50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家里布置得整洁温馨。早听说乌素图的农民种植红萝卜富裕了,而张四清家的变化却令我们感到这种富裕来的是如此真切。张四清说,从1998年起,通过种植和收购红萝卜每年收入至少在七八万元以上。几年发展下来,他不仅在种红萝卜方面下功夫,还通过代客商收购赚钱,并和一些客商建立了稳固的关系。今年,他自家种了20亩红萝卜,还与韩国客商共同出资种了80亩红萝卜。这几年收入多了,他用30万元盖起了新楼房,最近又花近10万元买了新车,早就过上了小康生活。
通过几年的培育发展,察右中旗已是全国闻名的红萝卜种植和出口基地,全旗初步形成了以乌素图镇、巴音乡为中心,以后大滩为主产区,辐射全旗的红萝卜产业带,种植面积由1994年的不足200亩发展到2005年的近6万亩,总产量达到2亿公斤。在拓宽销售渠道方面,察右中旗利用项目投资、招商引资、民间筹资等形式,累计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在红萝卜主产区乌素图、巴音、义发泉三个乡镇建成5个交易市场,共建有总容量3200吨的11座恒温库,年交易红萝卜1.8亿公斤。市场可提供收购、清洗、分选、包装、仓储、运销一条龙服务。在销售旺季,有100多家客商驻场收购,日交易量有300多万公斤,日交易额达200多万元。注册商标“草原参”成了叫得响的名牌,随着产品旺销,中旗红萝卜的腿越来越长,已经走上了韩国、日本、朝鲜、蒙古、俄罗斯各国及国内各大城市的餐桌。
红萝卜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项富民产业。在主产区乌素图镇,今年红萝卜的出口产品每斤均价达到0.6元左右,内销产品每斤均价0.3元左右,亩均产值可达到2800——4000元。以种植园区户均10亩计算,仅此一项种植户人均纯收入就达到8000元。察右中旗的红萝卜种植区涉及农户5500多户、2.1万人,最多的种植50多亩,平均亩产达3500公斤,人均来自种植红萝卜的收入达2100元,占人均总收入的70%以上。同时,随着产地批发市场的日渐活跃,也迅速拉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销售旺季时,在市场清洗、包装等打工群众人均日收入50元,参与贩运的三、四轮农用车有1000多辆,进出市场外运的大车有100多辆,沿街的300多家饭店和修配部也是户户忙生意,家家有钱赚。

提示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