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增加农民收入 > 各地动态

江西:九江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鼓起农民“钱袋子”

日期: 2005-10-26 00:00 作者: 李桂庚 来源:江西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如何让农民鼓起钱袋?靠外出打工的务工收入,还是靠消耗或毁坏资源开矿挖煤?这些显然都不是长久之计或根本之策。农村要以农为本,农民要以土为基,要鼓起农民的钱袋子,还是要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产业进行结构性调整,大力发展种、养、加工业。

  回想1998年的特大洪灾,九江农业遭受了毁灭性打击,农业生产几近跌至谷底。在短短的几年中,我市加大对农业的调控力度,使大手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九江农业实现了经济作物产值超过粮食作物产值,养殖业产值超过种植业产值两大历史性跨越,农民的钱袋子也渐渐鼓起来了。路是人走出来的,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走下去。

  金秋十月,正是收获的季节。走进都昌县周溪镇,仿佛走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万亩碧波,到处养殖着淡水珍珠;房前屋后,数千名农民正在加工美丽的珍珠核;工厂作坊,工人们正用看似丑陋的贝壳加工成五彩的工艺品。这个交通并不发达、人均耕地仅有0.12亩的鄱阳湖滨小镇,现有9000多农户?熏在利用滨湖地区得天独厚的淡水资源,从事着珍珠养殖和贝壳工艺品加工业。今年1至9月,该镇实现总产值2.4个亿,纯收入1.2个亿。全镇农户现有私人小车100余辆,奥迪A6、广州本田驶进了寻常农家。然而,在7年前,周溪镇并没有养殖珍珠。1998年的一场特大洪水让周溪镇变成一片汪洋,许多农民也因此一贫如洗。

  1998年,遭受洪灾的远不止周溪一个小镇。当时,我市沿长江、鄱阳湖周边有60%的农田被洪水淹没,九江农业遭受了毁灭性打击。洪灾过后的这7年,我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不断加大农村产业结构性调整的力度,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并实施产业化开发、规模化经营,逐步改变农业“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今年,九江农业实现经济作物产值超过粮食作物产值、养殖业产值超过种植业产值两大历史性跨越,广大农民从产业结构调整中真正尝到了甜头。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落脚点是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市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扶持农业产业化项目和基地建设。经过多年科学调整农业结构,目前,全市基本形成“四大经济板块”:山区重点发展蚕桑、药材,全市桑园面积已达到10.4万亩,药材面积8.6万亩;湖区重点发展特种水产,其中彭泽鲫主养面积6万亩,珍珠养殖面积达6.5万亩,鳗鱼养殖由2003年80亩猛增到今年的1600亩;城郊重点发展蔬菜,全市城郊蔬菜面积达到65万亩,仅大棚蔬菜就有8000亩;京九沿线重点发展优质果和花卉苗木。赣北早熟梨作为我市一个优势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目前,全市早熟梨面积已达30万亩,千亩以上的专业村有30多个,百亩以上的专业大户有300多户。果业、网箱养殖业已逐步成为九江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据统计,今年1至9月,我市农民仅在农业方面就实现人均增收286元。

  农民要致富,靠他们自己去市场“单打独斗”很难。为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让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共同致富,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目前,全市年销售额5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559家,其中年销售额过亿元的有5家,过千万元的有139家。龙头企业固定资产21.9亿元,销售收入51.4亿元。各类龙头企业联系着17.4万户农户,帮助农户实现增收4649万元,户均增收273元。全市近几年还引进农业产业化项目108个,引进资金11亿元,仅出口创汇金额就达2717万美元。

  农产品在市场中是否具有竞争力,能不能卖个好价钱,品牌也是关键。我市把创建农产品品牌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大事来抓,连续三年在县域经济考核中,增加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国家驰名商标和省级著名商标等内容。目前,全市创有机食品品牌10个、绿色食品品牌30个、省级著名商标15个、国家驰名商标1个,还有50个省级无公害生产基地,14个绿色食品正在申报过程中。同时,全市还创有全国统一标志的无公害水产品4个。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我市充分发挥各类流通协会的作用,全市建有各类流通协会751个。今年1至9月,全市农产品中介组织销售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29.9%。全市培育流通大户7043户,其中年经营额10万元以上大户940户,总经销额达到407亿元,纳税2897万元。现在,九江市有51%的水产品、48%的水果、43%的家禽、37%的谷物是通过各类流通协会卖出去的,一年下来,仅此就使全市农户人均多收3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