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增加农民收入 > 各地动态

江西丰城农民增收有了新引擎

日期: 2005-10-08 00:00 作者: 吕志明 聂伟庆 来源:江西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剑南街道华英鸭养殖基地花团锦簇,隍城镇中药材种养加工方兴未艾,四川铁骑力士集团厂房建设如火如荼……近年来,丰城市按照农业发展新思路,实施“强农”战略,从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入手,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种养加工流通环环相扣,基地企业市场紧密相连,农民增收致富步伐加快。

  建基地,让“拳头”过硬。丰城市是一个农业县级市,有耕地190多万亩。过去,由于种植模式简单,加之投入不足,种的是“小块块”,收的是“一点点”,不少农民不得不弃田撂地“跑外地”。为破解这一难题,该市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建高标准基地,31个乡(镇、街道)分别建起了华英鸭养殖、水禽水产养殖、猪—沼—果、黄栀子等基地,按照“基地+公司+农户+市场”的路子,把板块基地发展成农村经济增长极。孙渡、拖船等乡(镇、街道)以华英企业有限公司落户丰城为契机,大力发展“鹅鸭工程”。目前,全市鹅鸭总饲养量达2300万羽,全市水禽养殖面积达20万亩,蔬菜面积达27万亩,花卉苗木达2万亩,中药材面积达4万亩,牧草面积达10万亩,生猪总饲养量近百万头,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增长。

  办企业,让“龙头”昂起。该市把培育具有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抓手,围绕优势资源、新兴技术,狠抓工业创新,精心培育品牌。依托连片养鸭,大力发展华英鸭和羽毛加工企业;依托黄栀子基地,大力发展中药材加工;依托优质稻种植,大力发展饲料和粮食精加工。对发展农产品加工的企业在贷款、征地、办证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农口干部、外来投资者兴办特色加工项目,延伸农业产业链,挖掘企业发展潜力。目前,全市有农产品加工企业300多家,龙头企业参与种植面积2万多亩,养殖面积1.4万亩,带动农户3万多户。

  抓科技,让“源头”在前。该市依托市委党校、技术学校,对农村干部、科技示范户、农村党员进行科技培训,制定培训、帮扶标准。拨出100多万元培训资金,拟用5年时间对20万农民进行培训,以提高农民的致富能力。近年来,还组织市乡两级上万名干部分成400多个工作组先后7次下基层,开展帮扶到村、产业到村、项目到村、兴农到村,结对到户、培训到户、技术到户、经费到户活动,散发农业科技资料100多万份,培训各类农业人才18万人次。

  重流通,让“潮头”涌流。该市出台《搞活农村经济流通的若干意见》,对鲜活农产品运销实行“绿色通道”,免收路桥费,对合法的流动商贩,帮助办理手续和免除有关税费。与此同时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方式,建起了全宜春市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并完善了禽蛋批发市场、蔬菜批发市场和肉品批发市场,全市农产品形成了“一大三专’的流通体系。他们还鼓励企业或农户发展联合流通、农商流通、厂村流通组织。目前,全市从事流通的经济实体有1200多个,共1.7万多人,年营销量3000吨以上的流通户就有50多户。该市还在10多个省市成立办事处,建立“农产品信息网”,实行网上交易,并与广东、湖北、浙江等地的多个大型农产品市场建立伙伴关系,争取农业订单,实现了以产定销到以销定产的转变。仅粮食一项,每年就有5000多万公斤实现订单生产,还有5000多万公斤粮食就地转化为饲料、酒类、生物糖浆、冻米糖、饼干、精制米、面条等。

  来源: 宜春日报-宜春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