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性收入成为河北省农民增收主动力
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708元,同比增长18.6%,农民工资性收入增势强劲
截至今年6月底,仅通过劳动力市场跨省劳务输出农民工225.4万人,省内流动就业173.2万人
今年以来,河北省农民增收格局出现了新的特点,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第一要素
新学期一开学,张家口市职教中心就开始为毕业班的学生统一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家住市区的张女士在为孩子交纳40元费用时惊讶地发现,同班的农村学生可以免费得到登记证。
从2001年开始,为促进农民增收,河北省着手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和就业服务。作为全省通用的惟一合法就业证件,农民工凭《就业失业登记证》,可以与城里人享受同样的公共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注册。按照河北省去年启动的“阳光工程”的要求,农民工可以免费办理和换发登记证。
逐步取消农民工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感受最深的还是农民工本人。在石家庄一家水暖公司打工多年的吴志勇,去年到市社会保险局办理了养老保险登记手续,成为河北省农民工加入社保的第一人。他感慨地说,“原来农民工就业登记使用的是专用证件,一亮证,自己先觉得比别人矮一头。现在我的证件和城里工人是一样的,同样能办养老和医疗保险,心里踏实多了。”
小证件折射出大变化。去年以来,河北省先后制定了23项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政策,进一步统一了城乡就业制度、就业服务。就业环境的改善,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仅通过劳动力市场劳务输出就达398.6万人,其中跨省劳务输出225.4万人,省内流动就业173.2万人。“衡水织女”、“唐山鲁班”、“承德保姆”、“保定技工”……一批响当当的劳务品牌相继涌现。
与此同时,河北省农民收入结构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2004年,全省劳务输出370.6万人,劳务收入达203.8亿元。今年以来,河北省农民增收格局出现了新的特点,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第一要素。许多地方都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出去一个人,全家就脱贫”;“挣了票子,换了脑子,回乡办起了厂子,几年带富一个村子”。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魏县,20万农民近年来走出家门南下北上,一年就带回近6亿元的资金。
百万农民工进城,既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活力,也催动着农村改革的一池春水。有关专家认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转移,促进了土地逐步向种植大户、种植能手集中,孕育着农村改革的第二次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