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冀州“三化”互动助农民增收
冀州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创新“三农”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发展战略,通过“三化”互动,破解“三农”难题,构筑了“三农”强劲发展的框架,撑起了农民增收的支点,使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递增。
实施“以工强市”战略,推进农村工业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工业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是解决好广大农民群众“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根本出路和必由之路。一是培植特色产业,增强工业经济的支撑力。该市大力培植采暖制造、林板家具、棉花加工和食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膨胀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以春风集团为龙头的采暖铸造产业,通过搭建发展平台,打造规模优势、群体优势和技术优势,实现了产品档次和技术工艺的快速提升,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的隆起升级。目前,该产业的总资产已达9.8亿元,年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一年可为农民提供工资性收入1.5亿元以上。二是主攻项目推进,增强工业经济的后续力。该市把选好新上项目作为促进企业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的重要措施,不断加大项目的争取、跑办、筹资、建设力度。今年共计谋划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33个,总投资达36.1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7个,过千万的项目27个。目前已有23个项目开工建设,13个项目竣工投产。三是放手发展民营,增强工业经济的爆发力。他们立足冀州实际,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办法和措施,极大地激发了民间投资热情。省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零障碍招商、一站式服务、捆绑式招标”,吸引了民间资本的快速聚集,目前,入区企业已达62家,固定资产投入达21.5亿元,已有49家企业全面竣工投产。今年开工建设的重点项目中,民资项目达20个,民间资本24.8亿元。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和上缴税金分别占全市GDP、财政收入的71%和60.3%。
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做强农民增收主体。该市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引导、扶持、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业结构调整。一是调优种植业。按照“优粮、稳棉、兴牧、强特色”的思路,先后培育壮大了“一红一白一绿”三大特色主导产业,全市辣椒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成为了全国最大的优质辣椒生产基地,建成了周村辣椒交易市场,年交易额3亿元左右。食用菌大棚达到3万个,总产量达到6万吨。其中姬菇产量占到全国的80%,成为全国最大的姬菇生产基地。以华林板业有限公司和省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为依托,带动了全市速生丰产林面积的迅速扩张。三大产业提供的收入占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二是调大畜牧业。在抓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同时,该市把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组织实施畜牧养殖“百千万”工程,即发展示范小区100个,规模养殖户1000户,户均收入达万元,使全市畜牧养殖规模迅速扩张。目前,已建成养殖示范小区210个,发展规模养殖户3000多个,畜牧总产值达到了3亿元。三是调强加工业。他们立足优势,依托丰富的优质资源,加强引导,多方扶持,相继发展壮大或新建了一批相关企业。以棉纺厂、升达公司为重点的棉花深加工企业,以华鑫、和三为重点的食用菌、辣椒、果蔬加工企业,以奥大、永生、民天为重点的保健食品、方便食品加工企业,都是以农产品为基本原料的企业,调动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拉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效益。
转移富余劳动力,推进农村城镇化,扩大农民增收空间。冀州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市场,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力和对农民的吸引力。在市区,他们运用市场化手段,积极创新投融资体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先后新建改建了迎宾市场、电器商城、兴华市场等几个专业市场和信都小区、长安小区、温泉小区等几个高标准住宅小区,新增门店2000多个,其中80%为进城农民经营,住宅小区的40%为进城农民购买。他们坚持走“以业聚人、以业兴城”的路子,加快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积极引导产业和农村劳动力向园区聚集。据统计,市区内仅去年就新增农民工就业岗位8000个,吸引农村人口进城定居超过5000人,拉动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近百元。